书记县长卖苹果提高谁的知名度?


书记县长卖苹果提高谁的知名度?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不久前,山西省吉县县委书记、县长带着500箱苹果,赶了300多公里的路,来到太原火车站附近练起了摊,向过往行人叫卖当地的特产,吉县苹果。书记县长摆摊推销苹果,也成为了网友议论的热点。(26日)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3/26/c_121234209.htm

官员亲自走上街头搞推销,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安徽合肥肥西县县长推销公交IC卡、广东省德庆县副县长推销柑橘、河南兰考县的副县长到郑州街头推销猪肉,等等,其宣称的目的也大同小异,无非就是为了提高地方产品的知名度,进而为老百姓增收、致富服务。

应该说,县官街头摆摊,即使是做秀,也不乏值得肯定之处,毕竟他(她)想到了地方经济,想到了为老百姓谋利。不过,偶尔的尝试或许值得提倡,变成经常性的效仿,也就明显地变了味,其出发点不能不让人怀疑,到底是为推销产品还是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吉县乃苹果之乡,早先略有耳闻,但即使看到书记县长上街卖苹果的新闻,对吉县苹果到底好在哪,有没有啥具体的识别标志,从什么渠道可以尝到吉县苹果的风味,等等,恐怕不少人也一无所知,因而,至少笔者感觉到,此举除了让人有一双为民的书记、县长,难言提高了当地苹果的知名度,更别说扩大销路了。

穷县没钱做广告,可以理解,但有些产品未必就是一广告就灵的,关键在于提升品质、美化包装、建立销售网络、创新营销模式,这正是当地官员和职能部门应该着力去做、去服务的,而绝不是县官上街卖几箱苹果,就能打开销路、扩大影响的,德庆的柑橘、兰考的猪肉,似乎也并未副县长上街推销就火爆市场。

更何况,一个地方要推销的特色或非特色产品很多,都靠书记、县长上街推销,现实吗?官员推销看似低成本,其实不然。作为地方长官,不是着眼和着力于宏观政策上给力,整合社会资源搞发展,而纠缠于“鸡毛蒜皮”,事必躬亲,这成本还小吗?更重要的是,“低成本”有没有换来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