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攀
芙蓉姐姐的畸形作秀、有女孩减肥致死、个别女大学生“傍大款”“当三陪”、一些女性甘当“全职妈咪”……这些都是女性教育的缺失甚至是败笔?28日,广东省副省长雷于蓝在与网友交流时表示,广东将试点从中小学开始女性教育,新规划预计今年三季度颁布实施。(3月29日《广州日报》)
这真是一个悲哀。一百年来的女权运动,就是女性走出家庭,从依附到独立的过程;可今天,女性尽管没有回归家庭,但依附的特性得到了强化。无论是畸形作秀、减肥致死,还是“旁大款”、“当三陪”,无非寄居而生。这是女权运动的倒退。
从这个角度看,广东考虑试点从中小学开始女性教育,具有现实意义。但要看到,女性能否告别寄养状态,不仅仅有女性自己的原因,更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而后者,往往是女性能否独立的关键。
仍以百年来的女权运动为例。女性走出家庭,是基于两次世界大战的机缘。当战争爆发,男人奔向战场,社会工作不得不由女性承担。而当战争结束,尽管男性从战场回到职场,但尝到经济独立甜头的女性,再也不愿意回到家庭了。尤其是很多工作,原本就需要女性独有的特点。于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女性展示了“半边天”的意义。女权运动也因此得到了实质性进展。
分析这个过程,不难发现,如果没有两次世界大战,女性或许仍旧以家庭为主,至少不会这么快摆脱寄养而生的状态。可现在,很多女性回归寄养状态,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在尝到独立的甜头之后,在女性就业保护政策更加完善的今天,还会有这么多的女性选择了“傍大款”、“当三陪”……这样的生活状态呢?
这固然是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女性教育的缺失,但更多的是女性在获得经济独立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难,女性在社会上作为消费对象而存在越来越明显。与女权运动反对的把女性和汽车、汽水等商品广告在一起的做法一样,现代社会对女性的消费有过而无不及。减肥致死,是社会消费女性的结果;畸形作秀,也是社会消费女性的结果,只不过有点变态;而“傍大款”、“当三陪”更是社会消费女性的高级形态。
当社会把女人作为消费对象,又加上社会价值多元化,就会出现女性的消费价值大于女性教育的价值,女性因消费获得回报的快感要大于女性辛辛苦苦打拼获得独立的快感,于是,有的人就会回归寄生状态,而且还是心甘情愿。
我支持加强对女性教育,但我更希望给女性自立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尽管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我们可以通过持续的改善,最终达到一个良善的结果。比如,我们一时没理由遏制富人“包二奶”,但我们有理由杜绝官员“包二奶”,又比如,我们没办法制止一些女性的自我作践,但我们有办法制止自我作践式的炒作,至少可以缩小它的影响,等等。“女性教育”尚需社会扶助,唯有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女性教育方能够真正有效。
http://news.163.com/11/0329/03/709JBDUU00014AED.html
“女性教育”尚需社会扶助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