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问,围绕谷歌Android生态系统到底有没有法律风险?这个问题并不简单。何故也?
3月29日,游云庭律师发表博文,题为“解读谷歌安卓软件违反开源协议案”,结论过于草率。在该文中,有一段文字:“你曝光谷歌违反开源协议的动机是啥?”。开源社区的程序员们发现,最初曝光此事的律师与微软公司关系密切,他们甚至还找到了这个律师在互联网上删除其与微软相关工作、合作记录的证据。“据此,游云庭律师就下结论了:”此时,事情的推论就很简单了:这是微软最近打击谷歌Android软件的系列行动之一。因为除了本案,微软还以专利侵权为名起诉了使用谷歌Android软件的富士康和摩托罗拉两家公司。“......我们要问:客观事实到底是怎样的?
3月29日,Cade Metz在《开发者》上发表文章,题为“Google's 'clean' Linux header: Are they really that dirty?“,披露一些情况,值得我们思考。该文作者直接询问Edward Naughton本人,他坦白承认“working for Microsoft in the past”,但是,"I'm a software lawyer,"他还说,"and I've worked with a lot of software companies, both proprietary and open source. I've represented some in litigation, Microsoft among them, and in those cases my representation is a matter of public record. “他最后强调一点:”I think the last time I represented Microsoft in litigation was five years ago or more ... while I was at my prior firm.“由此可见,......都是5年前的老皇历了,......游云庭律师关于“这是微软最近打击谷歌Android软件的系列行动之一”的上述论断,是完全缺乏事实根据的。
我们都很信任而且熟悉的“大胡子”Eben Moglen教授,对这一问题持有很慎重的态度。他要求“to speak with Naughton first“,然后再表示自己的看法。但是,近日他对ZDNet表示,他相信,在这一问题上,Naughton律师恐怕做的有点“overplaying”(“过火了”),他说:"The facts are not quite as simple and therefore the narrative not quite as compelling as one might be led to believe,” 意思是说,事实并不是那么简单,问题的表述方式(the narrative)也不能让人十分信服。他的中心意思是,这个问题有一定的“复杂度”,必须慎重对待。
我认为,作为一名软件律师(a software lawyer),Naughton敢于对当今大红大紫的Android说“不”,是值得人们敬佩的。由于事关重大,关系到整个Android生态链存在的法律基础,我们不宜过早地就下“定论”。但是,对这一问题进一步深入研究下去也是很有必要的。在现实世界中,人们都有各自不同的立场或视角,看问题的角度不尽相同。关键在于:你在为谁说话?代表了谁的利益?
游云庭律师在该文的结尾处表示,......开源(指GPL模式)的现实“未必符合中国国情“,建议大家多研究其他开源软件协议,如LGPL、BSD、MIT等等。游云庭律师最后表示:”关键是符合目前国内的市场竞争格局以及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现状“。由此可以看出,游云庭律师不看好自由软件(GPLed)在中国的发展前景。这正好表明游云庭律师支持谷歌Android“怪异”模式(非GPL)的立场,反对在我国发展原汁原味的GNU/Linux。
说明:在我国软件界存在着极为复杂的思想(包括发展路线)斗争,表面上,似乎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情,背地里(实质上),有两种不同的思想和路线在激烈地交锋。少数派未必一定“臭”,多数派也未必一定“香”。一些“小不点儿”整天用粗话骂人,也不反思一下自己的立场是否正确。
3月29日,游云庭律师发表博文,题为“解读谷歌安卓软件违反开源协议案”,结论过于草率。在该文中,有一段文字:“你曝光谷歌违反开源协议的动机是啥?”。开源社区的程序员们发现,最初曝光此事的律师与微软公司关系密切,他们甚至还找到了这个律师在互联网上删除其与微软相关工作、合作记录的证据。“据此,游云庭律师就下结论了:”此时,事情的推论就很简单了:这是微软最近打击谷歌Android软件的系列行动之一。因为除了本案,微软还以专利侵权为名起诉了使用谷歌Android软件的富士康和摩托罗拉两家公司。“......我们要问:客观事实到底是怎样的?
3月29日,Cade Metz在《开发者》上发表文章,题为“Google's 'clean' Linux header: Are they really that dirty?“,披露一些情况,值得我们思考。该文作者直接询问Edward Naughton本人,他坦白承认“working for Microsoft in the past”,但是,"I'm a software lawyer,"他还说,"and I've worked with a lot of software companies, both proprietary and open source. I've represented some in litigation, Microsoft among them, and in those cases my representation is a matter of public record. “他最后强调一点:”I think the last time I represented Microsoft in litigation was five years ago or more ... while I was at my prior firm.“由此可见,......都是5年前的老皇历了,......游云庭律师关于“这是微软最近打击谷歌Android软件的系列行动之一”的上述论断,是完全缺乏事实根据的。
我们都很信任而且熟悉的“大胡子”Eben Moglen教授,对这一问题持有很慎重的态度。他要求“to speak with Naughton first“,然后再表示自己的看法。但是,近日他对ZDNet表示,他相信,在这一问题上,Naughton律师恐怕做的有点“overplaying”(“过火了”),他说:"The facts are not quite as simple and therefore the narrative not quite as compelling as one might be led to believe,” 意思是说,事实并不是那么简单,问题的表述方式(the narrative)也不能让人十分信服。他的中心意思是,这个问题有一定的“复杂度”,必须慎重对待。
我认为,作为一名软件律师(a software lawyer),Naughton敢于对当今大红大紫的Android说“不”,是值得人们敬佩的。由于事关重大,关系到整个Android生态链存在的法律基础,我们不宜过早地就下“定论”。但是,对这一问题进一步深入研究下去也是很有必要的。在现实世界中,人们都有各自不同的立场或视角,看问题的角度不尽相同。关键在于:你在为谁说话?代表了谁的利益?
游云庭律师在该文的结尾处表示,......开源(指GPL模式)的现实“未必符合中国国情“,建议大家多研究其他开源软件协议,如LGPL、BSD、MIT等等。游云庭律师最后表示:”关键是符合目前国内的市场竞争格局以及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现状“。由此可以看出,游云庭律师不看好自由软件(GPLed)在中国的发展前景。这正好表明游云庭律师支持谷歌Android“怪异”模式(非GPL)的立场,反对在我国发展原汁原味的GNU/Linux。
说明:在我国软件界存在着极为复杂的思想(包括发展路线)斗争,表面上,似乎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情,背地里(实质上),有两种不同的思想和路线在激烈地交锋。少数派未必一定“臭”,多数派也未必一定“香”。一些“小不点儿”整天用粗话骂人,也不反思一下自己的立场是否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