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者弗竟,留有余地


成者弗竟,留有余地
——浅谈:人生中的求与不求
 
浏览“中企网”,读到俞敏洪(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的一段“锐语”——“但求成长,不求成功,让成功成为成长的必然结果,这就是成功最正确的道路。”
颇具禅意的一段言语。
 
在我看来,俞校长在这里指出的,是一个人所应具有的分寸感。做任何事情,但求一个分寸、一个余地、一个空间。总有人说,咱国人骨子里都贪大求全;其实跟西洋的那些油画不同,咱们中国画可是讲究留白的。
这里面或者还有一个中庸的概念吧。
 
但是言及人生,我们却是要奋力前行的。问题在于目标设定的时候,我们有没有考虑到现实的损耗。所以,不要太过于“满”,给自己留个台阶,或许啥时候就可以下来歇上一歇。
 
俞校长这里是对那些刚开始起航的年轻人说的。所以他说:“如果我们只向往作为结果的成功,人生必然拔苗助长,最后枯萎而死。一只蝴蝶飞向天空,展示了她所有的美丽,但在美丽的背后,她曾经有过毛毛虫笨拙的爬行,织丝成茧的辛劳,在黑暗之中的等待和化蛹成蝶的痛苦。”
诗化的语言,却是对生命的一种参悟。
 
而作为年过五旬的半老头子,当“回顾”于人的完整生命过程,我则忽然阐发出到更多的想法和念头来:
 
年少时:但求成长,不求成功;
成年时:但求成事,不求成名;
中年时:但求成器,不求成果;
年老时:但求成人,不求成仁。
 
——年少时的求与不求,俞校长已经讲得很透;这成年时的“但求成事,不求成名”,在我看来,却是我们每个人人生当中最为重点的处事要诀。往往处于该阶段的人,过于苛求自己的功利,总想着要毕其功于一役,来划出一段人生的华彩;却不知弓过于满易折、水过于满则尤溢,均不是处于该时段人生应有的过及。
中年成器,但未必成果:也亦然。我等都是凡身肉胎,未必硬以完满无暇的人生追求来严苛于己;然一世人生,终究还是要对得住自己的来世机会的罢。唯有自己成器,才会不辜负自身所处之世;若非然,则枉然于己,更枉然于人了。然寻求成器,却未必真求成“果”,实乃“果”之境界,非我等凡人均可擅取耳。
 
至于“年老时:但求成人,不求成仁。”我这里的“成人”,是指“成人之美”,也就是一种善解人意,或者以自己的一己之力(资源、或者经验),协助身边的做事之人,完成一桩有价值的事情和工作吧;而至于“不求成仁”,就是不苛求自己一定要在人生的结尾处寻求多不可获得的无缺与完美——每个人的价值本不在于“完美”(其实也不存在所谓的完美),而在于自身独有的特点与局部优势。所以,“不求成仁”,只求“成人”,胸怀所至也。
 
                       
                                                   蓝山   201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