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遥远:招蜂惹蝶


 
今日饭后茶余,在某知名网站微博信手发了一句话:“好一朵招蜂惹蝶的茉莉花。”雅兴未尽,又附上一张“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的茉莉花图片。迎风摇曳的茉莉花上,有蝴蝶采花,蜜蜂飞舞,看上去很美,挺有意境的。
这是一个纯文学的句子,这是一张纯视觉的图片。没想到,这条微博转眼被编辑删除得无影无踪。虽然这条微博的茉莉花文字和图片,和最近埃及、利比亚发生所谓茉莉花革命,有“茉莉花”三字的纯属巧合,但此“茉莉花”非彼“茉莉花”也。莫非,“茉莉花”三字最近有幸招募到敏感词宪兵队伍?如果还有一分常识,即便长着一双犀利猫眼的网络编辑,也不至于猫到连作为中国汉字流传几千年的“茉莉花”三字也不能写,连植物界自然生存万年的茉莉花也从此不能再看吧。难道还要把唐宋元明清关于茉莉花的诗词歌赋都要列入文学毒草?难道还要把名曲《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改成《好一朵灿烂的杜鹃花》吗?难道还要把中国名茶“茉莉花茶”改成“和谐花茶”不成吗?抑或中国汉字字库中的“茉莉花”一律更名为“和谐花”?
“敏感词”这玩意,其实并不是当代中国互联网的发明。在往昔血雨腥风的封建专制时代,有其一炉火纯青的孪生兄弟,名之曰:“文字狱”。
古代文字狱之威武,之凶猛,有史可证,罄竹难书。想起文字狱大师朱元璋的一段威武故事。明太祖朱元璋参加国元末农民起义,十分讨厌”“等字眼,又因为他当过和尚,所以对” “”“这些字都非常讨厌。有一次,杭州府学教授徐一夔在书上用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等语赞美朱元璋。朱元璋却牵强附会,硬认为是指光头,就是,是在骂他当过和尚,则”与贼近音,意在骂他是贼,竟下令把徐一夔杀了。可怜知识分子给皇帝拍马屁,一不小心拍到了阴间地府做冤鬼。
与当下“茉莉花”敏感词相媲美的文字狱,清代“清风不识字案可谓典型一例。翰林院庶吉士徐骏,是康熙朝刑部尚书徐乾学之子,也是顾炎武甥孙。雍正八年(1730),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字错写成字,雍正见了,马上把徐骏革职。后来再派人一查,在徐骏的诗集里找出了如下诗句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于是雍正认为这是存心诽谤,照大不敬律斩立决。
清代皇帝从文人一句诗歌联想开来,心存百般狐疑,因疑生恨心,因恨起杀心,似有一两分情理可原,毕竟“明、清”两字太让皇帝敏感了。放在文革,写类似的词句,也一定逃不过戴上现行反革命帽子被批被杀的可悲现场。放在现在,在某些人眼里,不也照样有“颠覆、煽动”之嫌吗?要不然,怎么连中国文字“茉莉花”和大自然花卉“茉莉花”也被整的如此神神秘秘、郁闷不堪呢?好端端一个中文,为什么非得用拼音和符号去替代才能在网络江湖露脸呢?
封建统治者为了江山永固万万年,大兴文字狱,对在思想上稍有“越轨”表现的知识分子进行迫害,使得他们的思想受到严重禁锢,成千上万文人蒙冤而死,导致国家科技文化创造力大大衰退。统治者昏庸无道以及朝廷上下奸臣当道,使得好人想言论、想要争辩都不敢了。即便地位显赫如刘罗锅,身为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想要直言争辩,都遭到皇帝呵斥和群臣排挤,可见当时文字狱何等登峰造极。在文字狱的威慑下,知识分子不得不远离政治,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只为稻粱谋。历史上的文字狱,是封建专制主义空前强化的产物,其根本目的是要在思想文化领域内,树立君主专制和贵族统治的绝对权威。其结果,呈现一片庙堂颂歌、草民哀号的政治黑暗局面;其结局,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按理说,当下中国是社会主义新中国,共产党党章标榜,那是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民主主义的实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皇帝赶跑了,土豪劣绅打倒了,老百姓翻身了。建国六十多年了,老百姓翻身了,但为蜗居、为生计翻着身子,半夜睡不着,也是常事。改革开放后,知识分子从十年浩劫的臭老九,恢复了应有的社会地位,但是依然顽固的官本位文化和强势的意识形态控制,无时无处不桎梏着广大知识分子的创造空间和精神世界。
按法说,《宪法》第三十五条明文规定,白字黑字六十多年了……哎,我这又哪壶不开提哪壶了。提到这条,心里总是十分给力的郁闷着。
中国共产党创办的《解放日报》,早在1945年331社论,就严词批判国民党政府的言论管制。社论写道:(国民党政府)统制思想,以求安于一尊;箝制言论,以使莫敢予毒,这是中国过去专制时代的愚民政策 ,这是欧洲中古黑暗时代的现象,这是法西斯主义的办法,这是促使文化的倒退,决不适于今日民主的世界,尤不适于必须力求进步的中国。言论出版的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本要件,没有言论出版的自由便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新闻自由,是民主的标帜;没有新闻自由,便没有真正的民主。反之,民主自由是新闻自由的 基础,没有政治的民主而要得到真正的新闻自由,决不可能!
这是在往昔革命岁月里,共产党不怕牺牲,抛头颅洒热血,勇敢吹响的一声声民主自由号角。遗憾的是,隔夜戏词无人听,昨日誓言今随风。《解放日报》这篇社论在今天发表,也是同样的针砭时弊,同样的力透纸背,同样的振聋发聩呢,同样的扼腕长叹。这,是文人的悲哀,还是时代的悲哀,国家的悲哀,民族的悲哀呢?
从去年某人一不小心获姓诺的和平奖,到据说最近某地茉莉花风吹草动,中国舆情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国还是那个国啊,民还是那个民,江山依然永固,红旗依然飘飘。可百姓说真话,为什么变得越来越难呢?写点文章发个帖子,为什么会遭遇越来越多的敏感词路障呢?是喜是忧?福兮祸兮?越来越多的敏感词背后,是党心民心的相离,是政府威信的削弱,是道德形象的崩溃,是宪法尊严的践踏。当下中国,神马都是浮云,但神马怎能都是浮云!
为了彰显宪法第三十五条赋予的言论自由权利,我心有不甘,气不顺畅,在那个网站又发了一条红色微博:“打倒资产阶级毒草茉莉花!社会主义红色中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万万岁!万万万万岁!万万万万万万岁!”
这个应该总可以发了。
不一会,又被删了。
人话不好说,以后学鬼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