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家,要一手抓民生,一手抓民主
去年年底,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调研,他进入一位北京普通市民的家里,当他得知,获得廉租房的北京市民每月只需要交纳77元房租时,高兴得笑了。是物价与房价飞涨的2010年,胡锦涛的关键词是重视民生,近期出版的求是杂志,刊登胡锦涛专文,文章中提到: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直播间,问询灾区百姓生活与保障情况,通过电话与青海省玉树县第三完全小学教师才中措连线交流,了解灾区群众过冬安排情况。在对话中,才中措向温总理反映,现在灾区群众吃、穿、住没有问题,只是取暖烧煤价格太贵。温家宝在节目中表示,“由于物价的上涨,煤价的上涨,群众的负担加重,要给群众以适当的补助。”温总理说:“所谓幸福,就是要通过我们不断的发展生产和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每一个人都能过上更加体面的生活。”
国家主席与总理对百姓生活的具体关怀,体现国家意志、国家精神倡导、国家政治追求,都能使人感受到温暖与关怀,但面对现实,却更多的使人感到阵阵寒意甚至会使人出离愤怒,譬如看到投诉无门的访民,看到强拆,看到触目惊心的环境生态污染,有网友感慨道:看到现实与网络新闻,会使人忧郁痛苦,心灵受严重伤害,只有听中央领导人讲话与观看央视新闻联播,才可以得以疗伤。
我们既看到自上而下的权力意志,又看到自上而下的人文关怀,国家主席讲以人为本,国家总理讲尊严与正义,那么,自下而上的人文关怀与尊严诉求,又如何得以主张与实现呢?
地方政府现在是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稳,实行的是经济承包与政治承包,人的尊严、社会正义与地方政府无关,地方政府一方面通过经济发展获得政绩,获得生存与发展,实现利益集团的政治与经济利益,至于法制,可以通过一手遮天的权力,通过变通使法律满足自己权力要求,而公民的尊严,完全是空中之谈,法律底线、居民的私产权都难以保护,谈尊严是奢侈的事情。
中央一手抓民生,是现实的事情,迫在眉睫的事情,而中央另一手应该抓的是“民主”,没有民主,民生问题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五四时期引进中国的,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还有德先生与赛先生:科学与民主,现在主流话语只尊重赛先生,德先生却被淡忘,甚至成为忌讳。砍木头不能用木刀,只能用金属刀,民生问题解决不能单靠自上而下的权力意志,而要靠民主的意志来解决。
民生问题最终靠谁来解决,当然靠制度与民众自己。民众的尊严靠什么维护?当然靠法制与公民社会。国家十二五规划,在经济建设之后,谈到了政治建设,政治建设也就是政治改革的意思,政治建设或政改的核心问题是要解决“民主”问题,权不仅要为民所用,更要说出权力来源,即国家副主席习近平郑重提出的:“权为民所授”。
权为民所授,是一种政治游戏,古希腊人玩过,延安时期共产党人也实现过,古希腊人用陶片选举自己的执政官,延安农民用的是黄豆。有人会说,看看台湾岛上的民主,议会里打闹,如果在大陆实行,将带来动荡,那我们能不能用渐进的方式?先行开放市县级的政治选举,通过普选市县长,普选市县级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使基层社会民主先行一步?如果县市长对地方负责,由地方普选产生,而书记由上级指派,以监督地方行政,那么,中国底层社会就不会如此动荡。
现在的根本问题是,经济开放了,社会与政治都没有真正开放,这样权贵必然形成利益集团,侵犯底层民众的权益,而每次出现官民冲突或重大突发性事件,我们既看不到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的协调能力,也看不到农会工会或民间社团组织的调解可能,一边是警力,一边是普通民众,一个社会还停留在以暴易暴的阶段,处理社会矛盾,司法也不是独立的权力,无法取信于民,使底层民间社会处在一个无法无信的状态。它极大增加了社会的动荡性与不可测性。令人担忧的是,灰质化社会之后就是黑恶化,既不通过明确的法制文本,又不公开行使权力,文明的二个要义,一是文,即法律文本,二是明,即公开处理,都无法保证,这样必然出现安元鼎这样的截访公司,也必然使乐清村长钱云会之死官方新闻无法公信于民。
扛着旗帜走在某一种先哲命定的路上,就能进入幸福的理想社会,这是五十年代的梦想,期翼通过自己政党的先进性,全方位地代表国家与人民,也无法使社会公平正义,况且代表别人是需要选票授权的,先进性认定,也不是通过自我标榜能成立的。现在的科学发展,污染与造假,也可以通过科学发展起来,和谐,在网络上却成为删贴的代名词,维稳,成为打压民情民意、截访等行为的代名词。政治话语在社会生态中为什么变异,甚至异化为对立的概念?
自上而下的政治话语,因权贵集团的利益联盟而变异,自上而下的政治权力管治,因地方利益而阻断,地方权力控制了公检法警,甚至不明社会力量也纠集其中,中央政权在某种程度上,已无法干预地方行政,而网民与公民、媒体的围观、观察,也无力捅破最后一层窗纸。
真正爱人民,就让人民成为真正的公民,通过选票选举自己的代表与政府领导人,让公民社会有自己的组织,以自己的组织力量与相关利益集团博弈,如果不在政治领域有真正的改革与建设,没有真正的公民社会,底层社会必然沙化灰质化黑恶化,当更多的人对执政者怀疑与仇视的时候,整个社会可能面临着动荡。百年前辛亥革命,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换得假共和,但清末毕竟还有立宪的设想,国民党政府也有军政、训政与宪政这样的三步走设想,今天的政治“建设”,如何实现宪政,如何还权于民,开放社会、开放政治?有待伟大的政治家们基于良知与智慧的反思与运筹。
抓民生问题,是具体的现实问题,而抓民主宪政,则基于现实,为了国家未来。
近日出版的凤凰周刊
吴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