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易》解题
太极图是中华文明的共祖,河图洛书则分别是中华自然科学和中华人文学术的滥觞和标志。由河图提炼出的数理逻辑是近万年间中华自然科学家使用的推演体系;从洛书抽象出的形式逻辑是数千年间民族人文学者使用的论证方式。民族科学是民族文化的根本,要弘扬中华文化,就要首先理解民族科学。今天的青年担负着复兴中华的历史使命,中华复兴包括中华文明复兴和中华民族复兴,为迎接真正的中华伟大复兴,必须彻底了解作为中华文明始祖的《易》体系即太极图与河图洛书的含义。
《易》,易字,上部是日即太阳,下部是月即月亮,日月代表阴阳,即大道。因此,易的第一含义是不易不变,也就是宇宙真理或阴阳大道恒常不变。大道不变不易,但构成大道的阴阳则处于恒常变易当中,所以易的第二含义是变易。恒常不变的真理整体“易”不过是由永恒变化的阴阳即日月构成,故易的第三层含义是简单简易。
《易》之所以又称“八卦”,是因为最初它由描绘“挂在天上的八种星象”形成。
中华上古文化只有道家一脉,也就是黄老道家,故黄帝诸经和《老子》的精义,都可在《易经》找到影子。到了春秋时期,也就是老庄道家时代,可以说是道家的“末法时代”,发生“道裂百家”现象,即诸子百家各以己私注解发挥道家经典后作为自己的经典,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因此,《易》也就成为诸子百家的共同元典。例如,儒家把《易经》之一的《周易》作为六经之首;医家把《易经》作为医学本源,称:“不知易,不足以言医。”;兵家各典中常有“以《易》的某卦原理推演”;等等,这些都是《易》巨大影响的明证。应该说,百家争鸣对于繁荣文化是不可多得的宝贵现象,但真理始终是唯一的,对于追求和热爱真理的中华文明来说,百家争鸣有许多副作用,是中华后世的各种乱局的思想根源。道家所谓的“世道在进,人道在退”正是批评的这种倾向。
《周易·系辞》中说,上古伏羲氏仰观天文,俯察于地理,近取诸物,从而发明了八卦。伏羲实际是在先人已有观察实践的基础上,复查天文地理诸物后,发明了八卦。
《易经》的文字之外还有“易图”。易图主要有太极图、河图、洛书、先天八卦图、后天八卦图、六十四卦图等等。易图是三《易》的图释,是三《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易图与三《易》经文共同构成了“易学”的庞大体系。
历代学者一致的观点是,易学是宇宙科学和时空科学,八卦和64卦是对宇宙时空及其演变的准确描述。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是宇宙生成观,也是万事万物的生成观。
大《易》解题
评论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