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怎么看待房地产和民生的关系?(NO:613)
现在一提房地产,就立即和民生联在了一起。在很多人看来,房地产和民生是相悖的。房价上涨老百姓怨声载道,似乎所有房地产都是奸商。那么,应如何正确看待房地产和民生的关系?
首先什么是注重民生?民生不是一个刻意谁都能够解决的问题。一个社会健康、合理、公正、有序,能持续较高的速度发展,这就是最大的民生。其中就包括社会就业问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问题。
第二是房地产是干什么的?房地产是一个生产行业,生产房子的,开发商作为一个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是,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生产房子,不断满足人民对居住的需求,同时积极照章纳税和解决社会就业。
说房价上涨不影响民生,这肯定不对。但是民生也不应该形而上学的简单的去看。民生的第一大问题是就业,有效就业。为什么加上“有效”呢?比如说,今年我在这里找工作干了40天,又找了一个月,到另外一个单位干了13天,又找了一个多月,说没就业也就业了,有效吗?没效,有些连试用期都没过,连工资都没有。有效就业是持久性的就业。第二个有效就业是技能性的增长,他在这里付出劳动,获得薪酬的同时,他得慢慢成为一个熟练工、专业工作者,成为一种有技能在身的生产者,最后才能形成劳动大军,生产力里面一个重要的元素就是生产者。第三个有效就是相应的工资水平。这个相应的工资水平可以由恩格尔系数来检测,他挣得钱,吃饭里面占多大比重。如果吃饭占的比重太大,这都不能成为有效的就业,他只能是活着。如果你以现在的物价水平就挣1000,吃饭干去500块钱,他再偶尔更新点衣服等等的,你说没就业吗?就业了。但这又不属于有效的就业,勉强维持自己生存。到就业年龄的人再过两三年就要考虑对象的问题,家里还有抚养老人的问题,再过两年就要考虑结婚的问题,他买房子当然困难。他工资收入非常低,所以民生的第一大问题是解决有效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还有更重要的问题,有效就业是社会公正特别重要的指标。因为当就业率不高,不能有效就业的时候,人们就不能参与社会财富的分配,挣一定份额的工资是参与社会分配一个特别重要的条件,你不能挣工资,社会财富怎么能到你手里?就业还是一个受教育,被培培的过程,第三你是社会群体里有效的成员,你不能有效就业就不是有效的成员。房地产转到民生方面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解决就业。
再说物价包括房价问题。如果说非要把卖的贵的东西压得卖便宜了,那是一个应急措施可以,偶尔一下,就像赶上冰雪天蔬菜、水果放开绿色通道似的,高速公路不收钱了,这能解决一点问题,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如果价格上不去,农民失去了种养的积极性,高速公路每过一个卡都发200也不行,都是空车。如果城里人收入不是不停地增加,买不起,高速公路不收钱,你再免费加油,免费给菜到城市还是感觉困难,所以使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人们能有效就业,这对城里人来说是最大的民生。房价是高,但是那是相对的。反过来说,现在房租这么个涨法,租也租不起了。我们就算以北京为例,如果成本的房子是8千元,因为你住楼房,两室一厅基本是100平方米,80万,银行贷款就算首付是30%,还有70%,剩下是56万,假定20年还完,一个月得还四五千。如果您的薪水就是五千块钱,银行还不会贷给你,你还没有还贷的能力,银行还不贷给你。不还得解决人们的收入问题。不解决有效就业,不解决收入的问题,还是买不起,廉租房将来也租不起。况且廉租房都限制在45平方米,不结婚的没有必要租房子,结婚租房子很快就有了孩子,有了孩子就又开始变困难了。所以,关于房价问题,一方面放大量,还是东西少,这个房子如果像人那么多,这个房子能贵吗?还是人多房子少,还是供需的问题。另一方面,提高收入,增加财富。现在一方面房子少,另外一方面有钱的人钱来的太容易,不在乎,如果真正60%二套房,实际上是把穷人陷进去了。有钱人谁会去贷款买,还嫌麻烦呢。那些真正投资炒房的人,有几个靠银行按揭的,那些真正把浮财漏出来的还怕暴露呢,谁会跑银行麻烦那个事,无所谓的事情。
所以,还是温总理给央视网友说的那样好,民生的问题,中低收入住房的问题,还是靠政府发展保障房、公租房解决;商品房部分还是靠市场解决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