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度访问法的实施
访问员的访问技巧是很重要的,绝不可把深度访问变成访问员和受访者之间一问一答的访问过程。访问员通常会在访问前准备好一份大纲,列举所要询问的事项,但并不使用问卷,也不一定按照大纲上所列的顺序一项一项的问下去,问题的先后顺序完全按照访问的实际进行情形来决定。
2.深度访问法的用途与限制
深度访问法和焦点团体法的目的相同,都在发掘受访者内心深处的动机和态度,惟人们有时不愿在一群人面前公开谈论某些动机或表示某些意见,在这种情况下,深度访问法常常可以搜集到焦点团体法无法取得的信息。
3.深度访谈法实施
在进行访谈之前先建立访谈大纲。访谈大纲是研究者在访谈时和受访者谈话的主题,用来提醒研究者访谈的方向,研究者并不限制受访者谈话的内容及方向,也不预设立场,而是透过开放式的问题,让受访者用自己的脉络、结构来陈述其生活经验。本研究访谈大纲问题的设计是根据研究目的及研究架构来拟定。整个访谈大纲为避免造成受访者在语意用词上的困扰,尽量使用口语化的字词,避免艰涩难懂的学术用语,并在访谈的过程中适时地说明与举例,让受访者可以轻易地了解。但为了使受访者能针对问题畅所欲言,往往在问题提出后,访谈容易变得没有结构性。所以,访谈程序乃是透过受访者回答问题,接着由访谈者对回答内容的确认厘清后,再决定接下来访问的方向。因此,对于访谈问题的安排顺序往往会随着不同的访谈而有不同的情况发生,亦即整个访谈过程只能依循一个粗略的方向进行。
访谈的流程如下:首先以电话联络或是e-mail 的方式向受访者说明本次访问的主要目的,以取得受访者接受访谈邀约的意愿。若对方应允,则向其说明或讨论下列事项:
1.研究者自我介绍并说明研究动机。
2.说明本研究的目的和用途,以及受访者的参与对本研究的重要性。
3.说明访谈进行的方式、内容主题。
4.说明以录音方式记录的需要,保密和保护数据的方式,以及研究完成之后对资料的处理。
5.回答受邀者的问题和任何疑虑。
6.再次确定对方的受访意愿,若同意参与,则与之约定访谈的时间和地点再者会先给予一份访谈大纲供受访者参考。见面访谈时,先征询受访者对整个访谈内容录音的许可,并在访问时先说明此次访谈的研究主题与重点接着由访谈者提出问题来让受访者回答且设法掌握整个访谈过程的方向。而在访谈的过程中
1.备妥录音器材,准时到场,与受访者寒暄,感谢其愿意参与本研究并再次概括说明研究进行的方式、访谈的主题及保密原则。
2.征求受访者同意开始录音,观察受访者对录音的反应。
3.基本上从受访者当前的生活开始,进入访谈主题;采用?ㄗⅰ⑶闾⒊吻濉⒕咛寤⒄觥⑻轿实确绞剑С智?lt;/span>虚求教的态度,鼓励受访者自发性地叙说,再视谈话脉络和气氛,自然地带入访谈大纲的问题。
4.视受访者的情绪反应来调整问题的方向或提问的顺序;当受访者离题、冗述、或有所防卫时,并不予阻止或探究,尽量使之能畅所欲言,感到自在安全,而没有压迫感。
5.在预定时间将届前,适度以简要摘述的方式整理,并询问受访者的访谈感受,以及可能的建议并结束当次谈话。
6.表达研究者的收获及谢意,如有必要时并与受访者约定下次连络方式和再访谈的时间及地点。
另外,为了顾及受访者注意力集中的问题,访谈的时间尽可能维持在一个小时左右。而在访谈结束后,除了感谢受访者的协助外,同时也告知倘若研究者发现访谈内容尚有遗漏,将会再次以电话或第二次访谈的方式来补足数据,请受访者给予协助。
将开放式访谈所得的资料从录音带中整理成逐字稿,根据逐字稿的内容及访谈当时的笔记,再加上访谈者对访谈过程的回忆,进行资料的分解、检视和比较,然后依据研究目的与架构,汇整归纳资料至相关研究的假设与概念中。
在实际深入访谈二家业者后,对研究的问题和架构都有了更深刻的体验。除此之外,也发现到一些研究没有思考到的现象和问题,而有些问题似乎更存在着学术和实务的缺口。
投资经理怎么样深入访谈探讨与整理分析
评论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