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经济社会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取得不菲的成就,也形成了自身奋力争先的性格。显而易见,奋力争先的性格在科学发展的格局下还将继续保持下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不可改变,因为芜湖的发展说到底是顺应时代的变化而使其自身发生改变。如果说芜湖“奋力争先”式的发展犹如一个天使的单翼,那么在今天,这种改变是更加需要另一张翅膀,就是参加区域经济分工、合作和一体化发展,这是一种对自我原有界限的超越。双翼的天使才能飞得更高,芜湖需要奋力争先、开放合作的双翼。见微知著,温州人来芜湖寻求合作,虽然只是在旅游业上切个小口子,却是在区域合作上身体力行,也着实为这种超越提供了一个榜样。
发展区域经济最忌讳的是闭关自守,发展地方经济更需要造就开放性品格。当今的区域合作已不再是星星点点式散列在中国区域地图中,而是密布于东部沿海和中部地区。东部最大的区域合作是长三角,长三角内16个主要合作城市已形成了区域内沟通和共同发展的渠道和机制,在交通、市场、信息、金融、人才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下,珠江三角洲以及周边地区的9个省(区),再加上香港和澳门,在基础设施与投资、商务与贸易、旅游、农业、劳务、科教文化、信息化建设、环境保护、卫生防疫等十个领域展开了全面合作。在中部地区中,“长株潭经济区”,是最早的经济合作组织;除皖江城市带外,中部有武汉经济协作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长株潭金三角。最突出的表现是,在2009年中央批复的11个国家战略级区域合作组织中,中部地区就有图们江区域合作、中部崛起地区、皖江城市带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等4个组织列入其中,可见区域合作已成为一种潮流不可阻档。但区域合作还远没有形成一种超越自身的的自觉,往往是一个区域的市场需要各个城市在发展中合理进行产业分工和布局时,政府官员很难坐到一起研究区域合作与联合开发。这其中的障碍,有行政分权和财政包干对地方经济影响的原因,也有政绩考核采用绩效考核的原因,各地官员不仅在经济上为GDP和税收以及可控资源展开竞争,同时也以邻为壑地为职位晋升而竞争。招商引资中存在着的“恶性竞争”也很能说明问题,门槛一降再降,成本一减再减,让利空间一让再让,甚至为拼项止和资金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显然这是一种互相封锁的、损人利己或者损人不利已的发展方式,已经到了疼加改革的时侯了。
“开放合作”是芜湖“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五大战略之一。它因时、因势而生,需要知行合一,实现对原有自我的超越。如果说我们以往靠竞争让芜湖充满生机和活力,让芜湖不断进取,那未来更加需要超越纯粹的竞争,学习在开放中构建竞争与合作的区域经济竞合关系。当这种超越成为一种自觉、一种习惯,我们将有更多的智慧先行先试,突破体制机制的障碍,深化区域合作,推进芜马同城化,获得更广泛的发展空间。今天看到了只是一则温州与芜湖旅游业合作的小报道,今后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区域合作将蔚然成风,泽被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