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校“禁看湖南卫视”?


 

 

“周末不准看湖南卫视!生日不可请同学一起过!不许使用手机、MP3与MP4!”一位网友将其开家长会的经历发到上网。他家孩子在南京某名校上初一,老师在家长会上“颁布”上述规定,要求家长督促执行。

中国的初中生面临中考压力,而中考范围与题目固定、封闭,除了作文题外,其他试题都有客观的标准答案。

这种课程设置与考试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脱离课程内容,缺乏学习主动性与持续性。这样的考试决定了学生将重点放在考试成绩上面,不会在真正感兴趣的地方,也不会在独立思考上面,更不用说探索与创新了。

既然中考的重点是掌握课书知识,求知与探索能力的培养是次要的,那么,学校就会要求学生把精力时间放在考试内容上面,不会放在学生独立思考与探索精神的培养上面。学校自然而然会提出“周末不准看湖南卫视!生日不可请同学一起过!不许使用手机、MP3与MP4!”

中考指挥棒使得家长也希望小孩把重点放在课本知识上,而不是其他“耽误学业”的事情上。家务可以不做,电视可以不看,MP3可以不听,同学生日可以不在一起过。中考指挥棒把学校与家长的注意力凑到了一起。

在此考试方式与学习压力之下,学生学习只需“单兵独斗”:个人复习,个人背诵,个人做题,没有必要成立学习小组,没必要同学之间相互探讨,相互辩论,相互学习。

应该教育下的学生,学到知识大部份是死的,无法学到独立思考与创新探索的能力,学生的头脑成了别人知识的跑马场,不再是独立思维的主人。

与中国应试教育不同,欧美学校更注重学生探索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中国学生缘何擅长考试拙于创新?》一文所说类似,欧美中家设置的初中课程当中,选修课占的比重较大,试题是开放的,没有客观的标准答案,以考察学生探索与分析能力为主。

为什么中国与欧美国家考试存在这种区别?

这是由竞争规则决定的。与中国初生全由国家设立管理不同,欧美初中既有公立的,又有私立的。公立与私立并存,使得学校数量众多,竞争十分激励。

我们说过,一个行业,一项服务,供应竞争激烈,质量才会较高。欧美初中数量众多,竞争激烈,家庭教育选择自由,因此,众多学校会想方设法提高教育质量,注重课程设配,培养学生兴趣,激励学生探索创新。

中国的初中全由国家设立管理,数量较少,竞争程度较低,教育质量下降:课程设置较少,以必修课为主,教育内容封闭,考试方式单一,答案客观唯一。

应试教育下,学生只注重死记硬背,缺乏探索与创新精神,家庭选择学校余地较小,配合学校“禁看湖南卫视”之类的荒唐规定,也就不足为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