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卫视模式”应该向全国推广
尹鸿伟
说到做到。从3月1日开始,精美的城市形象宣传片、公益广告片等取代了以往的电视剧和商业广告,重庆电视台卫视频道(重庆卫视)以崭新的形象出现在了全国人民的目光前。
“不播出商业广告”、“减少电视剧和外购外包节目”、“增加新闻和自办文化栏目”、“增加公益广告和公益宣传片”等几个方面成为重庆卫视此轮变革的主题,该电视台表示将以建设“主流媒体、公益频道”为目标,着力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前几天我刚好去重庆出差,特意到位于上清寺地区的“中三四路”感受了一圈,各种尚存的历史痕迹证明着新中国政权的来之不易,也充分显示出重庆那座“抗日英雄城市”的不凡。
重庆在中国的影响力从来就不虚弱,很多经验与政策不一定非得那些更大的城市才有资格去“摸索与创造”。从“唱红”到“打黑”,再到重庆卫视改版,无一不体现出重庆决策者的勇气与立场。对于敢说敢做的人,我始终寄予着赞赏的目光——犹如对待第一个吃螃蟹的勇士。
重庆已经走出了明确的一步,不知道国家电视台有没有被触动,有没有不甘落后的进取心迸发?当然,其实我觉得最应该后来居上的喉舌媒体是《人民日报》,它早就不应该采取“规定征订,同时还刊登广告”的生存方式了。
《人民日报》应该怎么做呢?也许公公婆婆各有各的想法,而我的建议是:免费赠阅,不再刊登任何商业广告,也不再接受任何“形象宣传文章”。
试想,如果《人民日报》都行动起来了,那么还有什么喉舌媒体能够不为所动?由此,重庆卫视的历史贡献可就不是三言两语可以叙述的了。
(2011年3月6日凌晨于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