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委员提案聚焦:政策 出口 新能源


    第十一届全国两会3月3-15日在北京召开。产业结构调整、新能源发展、小排量政策、汽车召回规定等行业政策,及车主关注的限购、限行、拥堵等交通领域热点都将成为汽车业代表和委员们的热议话题。

    值得关注的是,“十二五”开局与汽车产业的转型到了同一节点上。一系列关于汽车的新政策将成为敲响十二五开局的重锤之一。

    与此相关的 《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汽车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以及“难产”多年的修订版《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汽车“三包”法等都将进入最后的审度期。
    在汽车行业的调整年,批量出炉的“政策硬币”的正反面效应将更为凸显。收紧与放开,刺激与完善,将成为2011年汽车新政必须拿捏的角度。
 
    关于汽车产业政策的建议
 
    对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的几点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一汽集团进出口公司总经理  李维斗

    1、暂停“第二家合资企业”的申请审批。发改委可以“控制产能过快增长,预防产能过剩”为由,暂停对已在中国境内建立一家合资生产企业的外资企业所申请新合资项目的审批。

    2、对外方在中国已经有两个合资企业的进行整合。从“防止恶性或不正当竞争”或“规范行业生产经营秩序”出发,要求跨国集团在中国的两家合资企业,在限定的时间内,在政府、共同的出资人(国资委)、行业协会的组织协调下,就两家国内企业与外方的合作产品、技术给予明确的界定并签订协议,制定各相关方认可的长期发展规划,报国家有关部门备案,作为后续引进的产品及技术项目审批的依据。分清楚河汉界,减少内耗,避免中方对外方产品、技术及相关资源的争夺。
 
    3、适时修订产业政策中该条款。建议在新的产业政策中修改该条款:“不再允许同一家外商(含其控股企业)在国内建立多于一家生产同类产品的合资企业。”

    制定汽车品牌战略 打响中国车概念
    ——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王凤英

    1.打出“中国车”概念,重塑自主品牌品质形象。

    2.敢于挑战洋品牌,通过“中国车”为“中国制造”注入全新内涵,能否重塑“中国车”品牌形象,直接关系到中国汽车到底在海外能走多远。

    3.设定“中国车”国内市场目标,每年增幅10%,直至达到70%占有率。

    4.建议明确“中国车”的定义,实施“中国车认证企业目录”认证管理体系。
 

    5.建议对通过“中国车”认证的自主品牌,国家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支持,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国内消费者购买“中国车”。

    6.建立支持企业投资研发和应用创新技术的政策体系,鼓励自主品牌车企进行技术创新。

    7.建议政府将支持“中国车”作为一项国家战略,以主导角色运作,组织有关部门加强对在关键技术研发、生产工艺方面进行联合开发活动等。
 
    8.进一步加大和落实自主品牌政府采购政策。
    9.做好国内国外的舆论宣传,为打响“中国车”概念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提升消费信心。

 
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建议
 
 
    关于优先发展低速电动汽车的建议
    ——全国人大代 表辽宁曙光汽车集团董事长 李进巅

  1、尽快制定我国低速电动汽车的标准和法规。建议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应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加速出台低速电动汽车标准法规,抓紧制定投资管理等规定,引导低速电动汽车行业的规范发展,为低速电动汽车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2、集中科研力量,做好低速电动汽车电池升级换代。“十二五”期间,希望国家相关部门对铅酸电池给予更多支持,加大对“铅酸超级电池”的科研扶持力度,促进行业快速发展,为低速电动汽车技术升级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
 
  3、积极做好电动汽车电池的回收,实现循环经济。希望国家相关部门制定支持政策,正确引导铅酸蓄电池企业开展废旧电池的回收再利用工作,防止流入社会造成污染,从机制上、技术上、管理上改变现状。例如:可以参照国外通行的回收办法,实行谁生产谁回收,谁销售谁回收的方法。

  4、通过示范运营,引导低速电动汽车的健康发展。建议国家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在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中,制定相应的政策标准,发展低速电动汽车,以其安全性、适用性、经济性及对交通、能源和社会的良好示范作用,加快推进电动汽车的研发与产业化进程,提升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建议私人购买新能源车再给予优惠
    ——全国人大代表、江淮汽车董事长 左延安

    对节油10%以上的新能源汽车及纯电动汽车采取优惠措施建议如下:

  车辆购置税:购置税全额减免;
 
  一、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全额减免;
 
  二、车辆保险:在车辆保险保值不变的情况下采取如下优惠措施:

  1、 适当降低客户交强险的费率标准,降低额度为现有标准的50%左右;

  2、 适当降低客户车辆损失险的费率标准,降低额度为现有标准的30%以上;

  3、 适当降低客户第三者责任险的费率标准,降低额度为现有标准的30%以上;
 
  4、其他商业险给于一定额度的优惠措施;

关于汽车出口的建议
 
    规范出口秩序 确保中国汽车出口持续健康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一汽集团进出口公司总经理  李维斗

    1、鼓励政策由贸易导向转向投资导向。政府对出口的激励政策和扶持措施当前主要集中在以出口规模和数量来衡量的市场开拓资金艺工作者、区域发展资金、出口退税等方面,建议重新研究和调整政策导向,将政府支持和补贴的重点转移到海外投资建设组装、生产、网络建设及服务项目上。

    2、进一步加大出口秩序规范力度。以打造出口名牌产品为目标,逐步削减企业可授权出口代理的数量,逐步达到一个品牌、一家代理的目标。将政府支持向优势出口品牌和网络倾斜,确保汽车产品在海外有网络管理、有售后服务、有品牌信誉,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和中国汽车品牌形象。

    对于连续2年出口数量少于50辆/年或出口金额低于50万美元/年的企业,建议暂停其出口资质,重新整顿、申请并通过严格考核,证明自己具备了相关资质后才可以恢复出口。对于改装车企业,应该以大型汽车生产企业为基本平台,在允许其继续通过代理出口的同时,要求他们将预出口的合同信息向提供核心部件厂家报备。提供整车、底盘、发动机的生产厂家,有责任控制自己品牌产品的去向,发生相关问题,应该承担连带责任。

    3、加强行业自律,规避恶性竞争。以行业协会、出口商会等组织为基础,建立出口协调仲裁组织,建立行业自律准则,对热点市场上的行业间竞争行为进行协调,确保企业间价格战不会愈演愈烈,并且对严重违反同业自律准则的企业进行批评或制裁。

    4、加强海关商检的监管力度,打压削价竞争、亏本出口。制定相应措施,通过规范报关,掌握企业出口产品成交价格,通过对企业收汇、结汇等记录的监控,对超常规削价或亏本销售问题加以警告、及时制止。

    建议制定中国汽车走出去国家战略
    ——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王凤英

  1、 建议制定中国汽车“走出去”国家战略。将中国汽车“走出去”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有利于提升引起各方面对“中国车”品牌建设的高度重视,有利于整合、协调相关资源,便于相关配套政策的制定实施。

  2、制订国家级“中国车”强制认证体系。“中国车”必须是高品质,品质提升是品牌提升的基本前提。建议国家在产品一致性保证能力、质量控制体系、车辆安全、环保、能耗、质量、服务以及品牌力等方面建立一套可量化的认证体系,形成强制划标准,自主品牌企业必须在多个方面提升自身实力和产品品质,才能通过并获得“中国车”的称号。以此促进企业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全方面提升自主汽车企业综合素质和研发能力,保证“中国车”概念的品牌形象。

  3、 对通过“中国车”强制认证的自主品牌,国家给予税收支持,并给予相关补贴和优惠政策。建议国家对于通过“中国车”认证的自主品牌在购置税等税收方面予以相对于其他车型更加优惠的支持政策,加大融资和信贷支持。对积极应用新技术或为新技术迅速应用提供支持的企业行为,给予研发补贴,建立自主品牌汽车核心技术专项资金,在信贷支持、税收减免以及其他产业政策方面给与支持。对通过认证的自主品牌企业的品牌建设、海外展会、网络建设等具体的活动提供部分鼓励资金,鼓励优秀企业进行海外市场拓展。

  4、建议政府主管部门进一步规范我国汽车的出口秩序,加强出口企业资质管理,提高出口门槛。加强出口企业资质管理,例如在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方面进行限制。对于自我压价、不计后果的短期出口行为进行治理,对故意扰乱出口市场,恶性价格竞争以及极端不负责任的企业要有惩罚措施,维护中国车的整体形象。

  5、建立海外发展公共信息平台,加强对企业海外市场发展的各种咨询服务。为企业的海外发展建立一个公共信息平台,在产品认证、市场信息等方面提供支持。为出口企业了解海外市场动向、查询合作伙伴信誉、防范海外出口风险等提供服务。搭建研发认证认可、检测、信息服务、培训方面的平台。建议我国政府与国外政府加强合作,争取整车认证的相互认可。

  6、适当引导和鼓励国内汽车企业进行海外直接投资和海外收购,给予必要的融资支持。建议对优质的自主品牌在海外发展和投资项目上提供必要的资金和贷款的扶持。对于在海外市场积极建设营销与售后网络、海外建厂的汽车企业,在融资和税收方面给予一定支持,帮助其树立品牌,融入当地社会。

  7、政府企业联手,积极应对贸易摩擦。随着我国汽车出口规模的增长,贸易摩擦也日渐增多,由于企业不了解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在遇到倾销、贸易壁垒是往往被动应战甚至回避,政府应该发挥指导作用,通过培训、组建企业团体等方式,指导企业积极灵活应对贸易摩擦。

  8、建议尽快扩大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将主要的汽车出口贸易企业纳入到试点范围,以应对人民币不断升值对出口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

  9、建议国家商检部门将优秀自主品牌出口比较成熟的产品及时列入免检产品;
 
  10、做好国内国外的舆论宣传,为打响“中国车”概念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提升消费信心。
 
 

作者:搜狐汽车评论员 郑雪芹

 
授权状态:本文作者授权搜狐网独家刊载此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