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必须肯定,让老百姓的收入增速至少不低于GDP增速这是件大好事。其实,我们过去看数据,居民收入的增速也都不慢。看图,居民收入增长率很多时候都是超过GDP增速的,那为什么老百姓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原因很简单,这不仅是工资增速和GDP的比照问题,而是老百姓生活必须品的涨价速度、以及医疗、教育价格增速远远超过收入增速的问题,也就是生活负担和生活成本不断提高,而且上升速度太快的造成的。
比如说节能减排,价格改革等等。一说到这些词句,几乎都预示着涨价。过去,老百姓买个普通灯泡不过一块多钱,现在要是买个节能灯泡好一点的需要3至7元,这还是政府给了补贴的价格,而且使用寿命比传统灯泡短的多。是省电吗?我相信是省电的,但它不省钱。电价、水价同样如此,电价当中节能减排的成本上去了,水价当中污水处理成本越来越高,结果都呈现出刚性上涨的趋势。
医疗、教育就更是如此。城市生活成本的不断提高,也同样波及到校园和医院,看病难、看病贵,学生生活和学习成本水涨船高。今年来都呈现出刚性上涨的态势,只有增没有减。教育改革越改读书成本越高,医疗改革越改看病成本越高。尽管,近年来政府也在努力改变这样的状况,情况稍有缓解,但总体看,成本还在上涨,只是涨幅放缓而已。
老百姓对幸福的渴望是真实的,但如果改革、节能减排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惠,反而会增加许多负担,改革的成本都要摊销到老百姓头上,那势必影响他们的改革动力,影响他们对改革支持度。改革也就很难推进。
要想方设法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感,同时也要让老百姓看到改革开放的好处。这样社会进步才会顺利,才会和谐。现在的问题是,生产者、管理者谁都不愿承担改革成本,都在想方设法把改革成本向终端消费者传导,这才是问题的症结。
但是,现在问题很大,降低老百姓生活成本必须有创新性思维,按照传统的认识恐怕是死路一条。比如韩国,人均收入2800美元,按说很好了。但老百姓吃饭之贵,难以想象。五花肉价格相当于70元人民币/公斤。在食品方向,消耗了他们绝大部分收入。
尽管总体上还达不到韩国那样的水平,但趋势十分威胁。因为,当我们的开放程度越高,国际市场价格对中国的影响就越大。比如食品,过去基本是国内供求关系决定价格水平。这好办,食品价格上涨,只要加大对种植和养殖的扶持力度,用不了多久,价格就会下降,历史上我们屡试不爽。
可现在是不是还可以做到?我看问题不小。因为,一切食品价格的价格基础是粮价,当中国开放程度日益加大的情况下,中国自己对粮价的控制力就会减弱。就拿眼下而言,只要国际粮价一涨,国内粮价上涨的预期就会立即提高;只要中间环节预期粮价要涨,立即就会囤货;只要中间商一囤货,终端缓解就会出现供应短缺,粮价就会涨上去。
这个传导速度之快是我们历史上不曾见过的。为什么?很简单,价格由金融资本控制。过去,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时代,一般商品基本根本不具投资功能,所以市场基本是产业资本的依据供求关系谈判价格,因此就算有点涨幅也不会太离谱,传导速度很慢。
但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商品有了期货,进入门槛大幅减低,而且期货变成了投资品,变成了很多人都可以参与的游戏,这是价格就变成金融资本决定了,它变成了预期决定价格,所以价格传导变成了光速,瞬间就会改变,而且便宜的货在金融资本手里,产业资本说了不算。
这就是中国的痛苦。因为中国是产业资本为主体,他们在被迫接受金融资本的定价,根本没有能力左右期货市场。以致中国许多价格自己说了不算,而必须服从国际市场价格。尤其是石油、粮食这样的国计民生必需品。我们中国还有多少控制力?
说完上述背景我们必须意识到:未来艰难,尤其是让老百姓幸福就更加艰难。因为,老百姓的生活成本不是我们控制得住的,而是美国人在控制,这一点中央必须充分认知。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政府承诺要适度,大包大揽后果严重。我认为,提高老百姓的幸福创造性的手段,它不仅仅是一个跑赢GDP的问题,更是一个跑赢生活必需品价格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财政让利于民的问题,更是一个强化国际影响力的问题。
不仅加薪还得减负
评论
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