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借枪》说草根创业和精英创业的区别


说《借枪》是《潜伏》续集。趁着周六,看了几集《借枪》。比起《潜伏》逊色不少,但是个中情节,却让我深有感触,免不了说几句。

 

《借枪》这事儿,跟创业,真的太有相通之处。

 

男一号中共情报组的熊阔海代表草根创业者,艰苦创业,上级基本上提供不了经费,一切靠自己。出钱出力不说,山穷水尽的时候,为了凑钱买情报,逼急了,连自家老婆十年血汗攒下的房契也给偷偷当掉——这个情节,想必很多草根创业者都不陌生吧,低谷时候四处举债、押房卖车终于度过难关,这些都是我曾亲身经历。


为了发展自己的情报线,熊阔海兄没钱给报酬,只能想办法去策反他,没有高薪厚币,草根创业者们去拉团队挖人的时候,所能做的,不也只剩下忽悠吗?说得好了,找到对项目发自心底地认同、破釜沉舟走到一起的团队,做起事来才能心无旁骛,专心致志。说不好了,也只能是苦笑的份儿。

另一位英姿飒爽的国民党情报组杨小菊,大约可以代表精英创业者吧,风度翩翩、口才滔滔、背景雄厚、胸有丘壑。当熊阔海之流为了1块钱几乎入地不能的时候,杨小菊君动辄过手数千上万块。

《借枪》整部戏,都围绕着一个借字展开,借钱借枪借人,搞个暗杀连枪都没有,凄惶到什么份儿上?


不过,一样是抗日,立场不同,干起活儿来套路也完全不同。熊阔海们倾家荡产、全神贯注,对到达目标的每一个机会都全心揣摩、全力进击,苦涩,但是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成功。杨小菊们拿着党国的钱,图的是立功,立功有立功的全套路数,与人品无关,中国人都会:办事花钱固然爽气,也不能耽误往自己怀里揣。


精英们创业,会在融资前先找个记者发个稿,说我要开始融资了,有钱的VC们快扑过来吧;
融资期间再发个稿,说很多人抢着给我钱,我都快被钱砸死了;
融资成功再开个新闻发布会,说我很快要成功了。钱多的,人傻的快跟过来投吧;
钱快烧完了,也开个新闻发布会,说我,干得还不错,但是遇到行业危机,投资人和我意见也不太统一,我,我,想换个老板,有NB公司要我这NB人赶紧上来接洽。揣着捞来的钱,准备再干下一票儿。


杨小菊们的事业是如此万无一失,更加显得熊阔海们的没奈何。人家有一分业绩得喊成一百分,自己没有后援,就算做出业绩也得四处瞒着,免得招来竞争对手的追杀。为了免得家人担心,还得对他们满心歉意地哄着瞒着。小心翼翼,千煎百熬,直至最后成功,抑或成仁。


这称得上是不同创业模式的真实写照吧?里面的许多环节,身为草根创业者的我,都曾一一经历,举债、卖车、创业几年了还瞒着父母说自己在上班免得老人家担心得夜不能寐……但是苦涩归苦涩,每个人有自己选择的做事方式,我选择的,是全力以赴。

前些天,我将自己唯一的一套房子卖了,所得的200余万全部投入公司作为备用金。我就不信了,租房子住的草根创业者干不过连几万块钱办公室装修费都要贪的所谓精英创业者。闲话几句,与所有有类似经历的创业者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