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经济研究院:内江的机遇、使命、未来


  3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标志着包括内江在内成渝两地46个城市的成渝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全面启动。在这历史性的关键时刻,位于成渝经济区最中心位置的内江,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3月2日下午,“成渝经济区建设——内江的机遇、使命、未来”专家咨询会在北京西苑饭店举行,来自国家部委和国内科研院校、大型企业集团的专家集思广益,为内江如何抓住成渝经济区启动建设的机遇,实现自身又好又快发展建言献策。大家的共识是,内江要根据成渝经济区是“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的战略定位,立足自身特点、放大自身优势,在成渝两地经济“塌陷带”上快速崛起,成为启动区域经济高速发展的强力“引擎”。

  机遇:接收成渝两大城市辐射的首要之地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不仅是四川和重庆的一件大事,也将对全国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中涉及到内江的文字非常多,其中有一段专门讲到以内江为中点的一条带,这个带也是成渝经济区中非常重要的经济产业带。”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首先发布了这一重大利好消息。

  结合这一利好消息,参会专家纷纷就内江如何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提出建议——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说:“成都和重庆过去在很长时间像两个‘黑洞’把周围的要素向两边吸引,这也是内江长期以来得不到很大发展的原因之一。由于要素成本的提高,交通条件的改善,两个特大城市已经从过去吸纳阶段进入到辐射阶段,很多的制造业开始向外转移,而内江就是接收两地辐射的首要之地。”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员、中国社科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耀表述更为直接,成渝经济区现在只有两个“龙头”——成都和重庆,两地之间出现了一个明显的“经济塌陷带”,内江提出要“中部崛起”,非常有气魄。从成渝经济区整个地域来看,内江要实现“中部崛起”具有很好的基础和条件,完全有可能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成渝经济区规划的实施,带来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巨大机遇,内江可以通过与东部地区工业园区合作共建的模式,使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以集群方式向内江转移,提高招商引资效率。

  使命:抓住“十二五”加快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成渝经济区规划在“十二五”开局之际获批,表明国家将在“十二五”期间加大力度推进成渝经济区建设,一大批东部能够在内陆地区发挥比较优势的产业将集中向中西部,特别是成渝地区转移。

  准确把握机遇,为“十二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成为内江当前的重要使命。

  “这就需要内江制订出一个符合市情、切合实际的‘十二五’规划。”范恒山指出,内江的“十二五”规划,应该是一个有高度的规划,是在全面审视国际、国内发展形势、准确把握时代的要求和充分考虑内江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基础上编制而成;应该是一个有特色的规划,特色就是与周边其它城市相比,有比较优势、有市场竞争力,更有效率;应该是一个有潜能的规划,既为今后修改留有余地,又要体现出开放和合作的发展理念。

  国家发改委综合司副司长郭兰峰对“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说得更为具体,要对发展的阶段目标和思路进一步梳理,要有实现目标更加具体的措施,要突出如何在激烈竞争中培育形成新的产业优势。

  面对成渝经济区内其它城市的竞争,要成为率先崛起者,“创新”成为专家咨询会上的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干勇指出,没有持续性的需求创造,就无法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所以要运用新技术、追求新产品。“以内江工业份额中最大的冶金建材业为例,这是个最普通、最基础产业领域的,但是它也可以通过创新,发展中高端的新材料产业,比如钒钛合金、汽车专用特殊钢,前景广阔,市场巨大。”

  未来:在成渝经济区中快速崛起

  成渝经济区自然环境优越,资源密集、人口密集、城镇密集、经济密集、交通发达,许多指标都可与东部发达地区媲美,是西部最具增长极条件的经济区。

  在成渝经济区作为“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崛起于西南大地时,内江又将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省发改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曲木史哈说,内江既要把握是四川老工业城市调整改造重点,是四川重点培育的百万人口特大城市,在全省五大产业布局中占其四和位于成渝经济区中心的优势,重点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打造成成渝经济区中的枢纽城市。

  内江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唐利民说,面对成渝经济区全面启动的机遇,面对区域经济蓬勃发展的态势,内江将以“加快建设成渝经济区新高地,加快建设川南城市群中心城市”为目标,加快建设“六大基地”:以“管好30万千瓦,建好60万千瓦,规划100万千瓦”为重点,打造中国循环流化床电站节能环保示范基地;以钒钛资源精深加工为重点,打造中国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基地;以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和“锻压、冲压、铸造、电镀”中心建设为重点,打造中国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制造基地;以健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发展再制造业为重点,打造中国“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以巨腾国际内江基地等项目建设为重点,引进发展配套产业,打造成渝经济区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基地;以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深度开发为重点,打造成渝经济区绿色食品基地。在成渝经济区发展上先行先试,率先突破,积极对接“成渝经济区议事协调机构”,努力创建成渝经济区产业配套基地、产业交易中心、物流园区、巴蜀文化中心、服务业总部基地,努力创建成渝经济区民生产业基地、金融先行战略示范区、人才交易市场。“在此关键时刻,内江必将击鼓奋进,在成渝经济区中快速崛起,赢得应有的地位。”

  参加专家咨询会的还有: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资局副局长龙文,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规划处处长张东强,文化部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主任李克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李国平,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金元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市场营销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彦平,北京创景天下旅游规划设计院院长殷海雄,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管爱国,泛华建设集团副总裁芦德春等。

  专家咨询会由内江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成鸣主持,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祝云和各县(区)委书记、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中国工业经济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