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国居住类房地产神话的终结》(3)


《资本论·第五卷》附录二
《2010:中国居住类房地产神话的终结》(3)
 
因此,进一步,我们就可以得出城镇社会总阶级人口的分布图了。在这里,由于原本统计在其他阶级人口中的贫困阶级人口被单独分化出来,那么,其他阶级的人口和阶级总财富就必然相应地会发生变化。我们在下表中已经考虑到了这个因素:
1-29 分析调整后的2008年城镇社会人口5%阶级分布数据
 
说明:以上数据是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2008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以及《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09》中的数据整理的。其中,0-14岁的0收入人口并没有单独列出来,仍然是计算在其他阶级的人口里的。
于是,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得出一个更准确的城镇社会阶级人口分布图:
图1-30 分析调整后的2008年中国城镇社会人口阶级分配图示
 
这个城镇社会人口阶级分配图是一个中国城镇社会的市场规模总图。它体现出来的中国城镇社会房地产市场的规模如下图:
图1-31 按阶级人口数分配的城镇居住类房地产市场
 
但是,如果我们要用它作为工具来分析居住类房地产的市场,这个图还不充分,原因是,这个市场图是按照人口来统计的,而居住类房地产的市场消费行为是家庭行为,而不是个人行为。目前市场当中存在的个人行为(除了单身家庭中的特殊“个人”之外),绝大部分只是投资人的投机和市场炒作,从中国房地产的现状和居住类房地产的用途来看,它正是一个健康的市场需要治疗的对象。就人类经济的角度来看,其实无论哪一种产品的市场,投机和市场炒作行为都是违反价值规律并需要根除的。因此我们需要以家庭为消费单位来再分析,才能得出居住类房地产市场的真正全貌。请见图1-32:
图1-32 分析调整后2008年中国城镇社会阶级家庭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分析得出下面的以家庭为单位的房地产市场分级图:
图1-33 按家庭户数分配的城镇居住类房地产市场
 
对以上的具体家庭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我们需要做一些说明:
 
1-4-1,对外出农民工,我们是根据他们的收入级别按照相应的家庭人口数来统计的。
根据《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的数据,2008年的外出农民工总数22542万人中,只有20.36%是举家外出的,其余近80%都是只身外出,而且,这举家外出的20.36%,也不会完全都是全家集中在同一个地方同一个单位里打工,有许多甚至分别在不同的镇、市甚至省份。如果将他们也按照家庭计算,那么温饱和储蓄阶级的家庭数量肯定会被低算,而同时小康和富裕家庭的数量却会被扩大(鉴于我们对贫困家庭的计算是按照统计分析出来的固定人口数量来计算的)。但是,另一方面,这些外出的农民工,根据我本人的亲身体验,凡是居住在工作单位提供的住处的,至少都是3-4个人处一个居室,绝大部分甚至更多,而他们占到外出农民工的50.5%,同时,在工作单位以外租住的,他们的居住需求与家庭类似,因此,总体上,将所有外出农民工的住房需求按照家庭需求来统计是合理的,这样,一方面可以切实反映出外出农民工群体的真实的居住需求,对政府的调控有可行的参考价值,另一方面,外出农民工的城镇化是一个不可能阻挡也不应该阻挡的正确趋势,按照家庭人口数来计算外出农民工的家庭数,对我们现在和未来的政策就更加具有参考意义。
 
1-4-2,上面的表1-32中,“城镇家庭人口数”一栏,所列出来的城镇家庭人口数,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城镇家庭人口数之间存在差距,人数偏低,原因是我们已经将城镇家庭中的15-18岁的高中学生;中职、中专、高等院校在校学生;以及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的贫困者等的人口数量减出来了。之所以这样做,原因和我们将他们从城镇人口的其他阶级中分别开来,单独列入贫困阶级是一个道理:15-18岁的高中学生是家庭的切实负担,同时他们也是社会马上必须考虑其住房需求的“市场储备”,而中职、中专、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等,社会现在就已经必须考虑他们在校其间的居住需求。而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的贫困阶级人口,就更加必须单独列出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切实的方法,在解决他们的居住需求的同时,减轻和他们相关的社会家庭的负担,从而提高该相关家庭人口的收入和阶级等级。
 
1-4-3,关于15-18岁的高中学生;中职、中专、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的家庭人口计算方法,我们采取的是“除以四”的方法。因为这些人口的居住特征通常都是集体居住,而四人一间的居住条件是一个相对合理的标准。过多会降低他们的居住舒适度,而过少则会因为对社会居住面积产生过大要求而变得不合理,增加社会的负担。而对于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的贫困阶级人口,虽然按照《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09》中的数据,60-64岁之间存在12.5%的单身比例,而在65岁以上则更是存在32.06%的单身比例,但是由于单身老人具有害怕孤独和生活需要照应的特点,在福利住房安排上,一个最合理的,也是人性化的方法,就是安排2人一间。因此在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居住需求上,我们对单身和非单身(夫妻都健在)都使用一个同样的计算方法:人口数除以2。
 
根据以上计算,我们得出了2008年中国居住类房地产的真正市场图(按人口的图1-31或按家庭的图1-33)。正如我们之前说过的原因,我们可以肯定,2010年的今天,这个市场规模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唯一会发生较大变化的,只是以上各表中的人口数或者家庭户数。由于第六次人口普查现在正在进行当中,我们现在还没有2010年中国的准确人口数据,但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办公厅(中国人口信息网http://www.cpirc.org.cn/)相关公报中对2006年-2009年各年的统计,2009年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05%,2008年为5.08%,2007年为5.17%,而2006年为5.28%,由此可见,近几年来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处于一个平稳向下的趋势。因此,我们估计2010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将会维持在5.0%-5.01%左右,我们暂时取5.01%为2010年的一个可能值,并由此得出2010年中国城镇社会的的阶级人口总数约为824126398人,并因此推算出下面的按家庭户数分配的2010年城镇居住类房地产市场(估值):
图1-34 按家庭户数分配的2010年城镇居住类房地产市场(估值)
 
我们因此可以说,图1-34所反映的,正是2010年的今天我们中国的城镇居住类房地产市场的真正规模。而这,正是我们上面所作的一切分析的根本目的。

(下接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