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做大做强旅游业刻不容缓
李华新
新疆地域辽阔、地貌奇特、景观壮丽,具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文化灿烂、风情浓郁,具有多样的人文旅游资源;区位独特,连接亚欧、毗邻多国,具有发展边境旅游的地缘优势。旅游资源种类齐全,拥有全国83%的旅游资源类型。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天山网》110410)
现在新疆的旅游业已经提升到一个相对比较一致的观念,这就是要打造新疆新的经济增长点,或是新疆的旅游要成为一个战略性的支柱产业,现在的机会是最好的机会,也是最好的一个时期。而新疆不能因为外地资金纷纷看好新疆的时候,只是要做资源的文章,而不对新疆的旅游资源进行深度的有效的开发。而如果一旦新疆的这些旅游资源已经失去了软硬件建设的机会,而只是依然沿用过去的方式来看待旅游,那么这样的一种观念,势必会影响新疆旅游业的发展。
把新疆旅游提升到这样的一个高度,在内地不少的地方已经尝到了甜头,而新疆对于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并且得到实惠,似乎还是没有实际的感觉。而实际上,人们在纪念四川汶川大地震三周年的时候,不管是组织媒体老总进行采风,或是举办高峰论坛,其别有用心之处,也是在四川的旅游经济在进行宣传,因为现在重建之后的地震灾区,现在的风景甚至要比震前还要好,还要优美。
四川灾区从废墟中重新建立的是一个新的羌寨是一个新的山清水秀的川地风光,这是独特的旅游资源,也是人们致富的一个途径,因为在这些风景之处外地的游人可以陶醉,最好的流连忘返,而对于四川人来说,却是要通过这一方式来达到增加收入的目的。
相比于这些细节的旅游资源是独特的,具有西域的风情,这是优势,可是细节的旅游也有短板,如果长板不继续加长,短板不再短,那么,再好的旅游自然也不会吸引人们的脚步。尤其是现在随着全国援疆的热潮的及时推进,对于细节的机会,不仅只是产业的升级和结构的调整,对于具有丰富人文率资源的新疆来说,自己独家的旅游资源,不被开发或是开发的深度不够,那儿也是无法转为物质回报的。
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主要标志:旅游产业的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要大;市场扩张能力要强;表现为生产力持续快速增长,生产成本不断下降;扩大就业量大;产业规模大,同时节约能源和资源。
旅游业既可直接扩大消费,还可带动其他消费,具有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惠民生的综合效应,对交通、住宿、餐饮、文化、娱乐、会展等有明显拉动作用,对金融、物流、信息等新型服务业有积极促进作用。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就业容量大、层次多、方式灵活的优势,能够有效吸纳大量就业。旅游业还是我区对外开放和人文交流的窗口,是实施现代文化引领的内在要求和重要载体。
依托新疆得天独厚的优势,丰富旅游产业、产品的文化内涵。促进新疆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加强综合基础设施建设,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推进。
用心和用富有创新意识的方式,对新疆的资源的进行整合运作,细化旅游资源的展现方式,丰富旅游产业、产品的文化内涵。以及优质的各种服务措施的提供,再加上现在已经形成的陆路空中的交通的通道,新疆之远的概念也不会成为发挥的短板,或是也能够成为一种新的旅游观念。
不过,此时的起步,万万不可步其他地方目光短视的后尘,而是需要新疆整体的旅游“立区”,这一概念的出现很鲜新,自然,进一步完善新疆城市旅游功能和服务设施,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旅游城市。便成为一个需要尽快破解的旅游大课题。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