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着母亲游灵山


 (2011-03-26 21:38:06)[编辑][删除]
春游灵山  
       老母亲今年76岁了,游灵山是她心中最大的愿望,近年来,她时长在话语中提及。在她有生之年,满足她的愿望也成了我们做儿女的应尽义务。
       3月25日下午,我专门陪老母亲去了一趟灵山。
       我们去的灵山在凤翔县城西30华里,古名九顶山,有西北第一佛山的美称。相传这里以先秦穆公狩猎于此遇见灵鹫鸟而始名。建于公元唐德宗二年,历经宋、元、明、清沧桑之变,毁而重修。从2009年开始,凤翔县利用3到5年时间,投资3亿元打造灵山新景区。
       出凤翔县城,骑车沿着凤---唐(凤翔至唐村)公路西行而去,我的心早就飞到了灵山,思绪也进入对好几年没有去过的灵山的遐想之中了。
       坐在车后的老母亲显然也很激动。因为她埋在心中的宿愿就要变为现实了。这些年,老人家住在宝鸡的兄弟那儿,很少回家,我时常和孩子们去宝鸡看她。每次老人都要问这问那,家长里短,言语中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子孙们的关爱。尤其是近两年来,她总是问灵山如何如何,说想去灵山云云。原来她是受到住地周围的老太太、老大娘们的影响而致。每年古历四月初一是灵山庙会,宝鸡那些与老母亲相识的老太太、老大娘们,或三三两两、或由儿女家人的陪伴,专程从宝鸡到灵山观光和赶庙会,回来后又是对母亲絮絮叨叨,说灵山如何如何美,说灵山睡佛如何如何大,问母亲去过几次……你想,做为地地道道的凤翔人、又从未去过凤翔灵山的老母亲的脸上如何挂得住?再说,宝鸡老太太、老大娘们对灵山的渲染毕竟也打动了老母亲。
       我到灵山去过两次,第一次是唐村乡计生办的孔主任陪着我和几位朋友去的,第二次是和县委统战部的朋友黄伟去的。和黄伟去的那次我也很幸运的见到了灵山主持宏智法师。灵山自1992年批准开放以来,在宏智法师的主持倡导和当地政府及四方善男信女的支持下,佛教气氛日益上升,常住僧俗20余人。渐渐地,便成了善男信女们祈求平安、上香摸拜的首选之地。周围岐山、千阳、陈仓、金台、渭滨、陇县、太白、麟游等县区的游客常来不说,据说就连西安周围的人也去过不少。难怪当地人说灵山佛光普照,远近闻名。
       几年前去灵山的道路极不好走,崎岖坎坷,现在是宽阔平坦。尽管拂面的春风里夹杂着丝丝寒意,但我和母亲的心情却是澎湃激荡的。
       沿公路而上,道路两旁的麦苗青青,行道树绿芽含苞待放,路旁电话线杆上的灵山宣传牌错落有致,使人心旷神怡。
       从凤翔县城骑车行走30分钟左右,就看见了气势气势恢弘的灵山山门,金碧辉煌的山门在太阳的照射下羿羿生辉。拐过弯不久来到了依山坡开辟的两个菱形组成的台阶下面,这时也能看见灵山周围新栽的翠柏。过去受地理位置和条件的限制,灵山几乎是座秃山岭,要不为啥说“灵山没景,一条秃岭”呢?
现在的灵山与我数年前去的灵山截然不同了,原来光秃贫瘠的山岭上栽满了翠柏,原来破旧的庙宇围墙被新修的替换,庙门外摆摊设点的多了起来。
       站在灵山顶上,虽然没有登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样的感觉和意境,但可以看到傍左的冯家山水库、长青镇的宝二电雄风、正在建设中穿凤翔和千阳而过的宝(鸡)---平(凉)高速的伟岸以及千阳岭的逶逸。*灵山分接引、睡佛、铁佛、五佛等四院。从朝向东南的庙门一侧的小门进去,变见到了三三两两的游客,或悉心上香、或虔诚叩拜。老母亲也像他们(她们)那样一个佛像一个佛像的叩头摸拜起来。
       来灵山的人有的为一睹睡佛的尊容,有的为祈求“灵山老母”的庇佑、有的为化解生儿育女的烦恼……各人的心思不一般。
       这次游灵山原本想再次见到宏智法师,谁料却见到了法师的金身塑像,原来老法师已经圆寂了。望着法师的塑像,我产生了对人生苦短、人去楼空这句话的感慨。是啊,在人生的历史长河中,每个人都犹如匆匆过客,有的人像流星一闪而过,有的人像萤火虫那样发出点点亮光,有的人像蜡烛那样在照亮别人的同时燃烧了自己,有的人平平淡淡过了一辈子,有的人惊天动地的活了几十年,……不敢说每个人都要流芳百世,但只要不遗臭万年就行了。
       这次灵山之游虽说是短暂的。虽说没有导游和熟悉环境的人士介绍,一一看到灵山八景(梅子岭、舍身崖、看柏树、牛犊泉及寺内铁佛、大锅、卧佛像、老母亭),但却实实在在了确了老母亲拜谒灵山的心愿,也尽到了儿女们对老人的一点微不足道的孝心。
       灵山之游是短暂的,但灵山之游的意义是深深的。今后我要多抽时间陪陪母亲,尽可能的满足母亲的愿望,让她在有生之年活得愉快、充实。
       愿天下母亲们身体健康,愿天下老人们笑口常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