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包括刚刚接触书法时的我,对狼毫都有一个误解,即想当然地认为狼毫就是狼身上的毛。
其实,所谓狼毫,是黄鼠狼身上的毛。
对于制笔,金侬完全没有经验,只是在买笔时听人说,黄鼠狼身上的毛也不是都能用来制笔的,须是尾部的毛方可;而且,黄鼠狼的年龄、大小、毛色,与选用来制笔的毛的质量甚为相关。
想想,是黄鼠狼多还是羊多?是黄鼠狼身上毛多,还是羊身上毛多?
根据物以稀为贵的原则,一般市面上狼毫比羊毫昻贵,就可想而知、情有可缘了。
其实,狼毫并不是毛笔中最硬的。
熊毫比狼毫更硬。
金侬写较大的字,比如四尺对裁的横幅,用的就是熊毫笔。
写起来有点像什么?
像使用刷子。
弹性不错。
但有个需要注意的地方,那就是出笔需慢一点,小心一点,如果快了,就会有小墨点从笔里跳出来,落在纸上,像给宣纸撒上了几粒碎芝麻,大刹风景。
这就是弹性强造成的。
说实在的,在买这支笔之前,金侬孤陋寡闻,竟也不知还有什么熊毫。
直到卖笔人介绍,说好使好使,肯定好使,才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买了一支。
依稀记得也没有用太多久,笔就有些秃了。
大约是因为毛比较粗,掉几根就显秃了吧。
我的老师席云鹏先生曾经教了我两个选毛笔的小窍门,可惜有时我在买笔的时候,光注意试笔写了,而把它们丢在脑后,以至于有时买回笔来,不免后悔。
一是用食指和拇指把毛笔夹着顺到头,看笔锋的毛齐不齐;
二是把笔放在桌上滚一滚,看笔杆直不直,有没有问题。
日常生活中,我们形容一样东西很直,往往会用一个词:笔直。
“笔直”的出处,就是从毛笔中来的。
毛笔就是应该“笔直”的,不是“笔直”的毛笔就是有问题的。
事实上,不“笔直”的毛笔,金侬还真没有遇到过。
但笔杆不圆,往桌上一滚,滚一圈就不走了,这样的笔,我手头就有两支。
怎么明知道笔杆不圆还要买?
不是的。
是当时没有发现,当时没有按老师教的小窃门去试。
笔杆不圆,肯定是影响书写的。
我每每拿起那支笔,就要用手指作一些调整,感觉很不好!
有了这两次教训,我以后在买毛笔的时候,第一便要看笔杆是否笔直,是否圆。
毛笔掉毛,也是一件令人烦心的事。
去年我书法写的较多,毛笔也买了不少。
有一次在琉璃厂看中了一支笔,试用了一下,感觉不错,买回来书写,效果也好,然而到了洗笔的时候,问题出现了:掉笔。
掉毛的情况,我原先也遇到过,往往是最初掉几根,后来就不掉了。
我想,这次掉毛大抵也是这种情况吧,只要以后不再怎么掉毛,就问题不大。
没想到以后每次洗笔,都掉毛。
我想,这就是制笔的工艺不到家了。
我好好回忆了一下买笔的经过,想那家毛笔店,以后就不要光顾了。
毛笔使用时间一长,自然会秃。
原先,毛笔一秃,我就不要了。
如今,我的体会是,秃笔只要不秃得太厉害,用它来书写,有时也会起到特殊的效果。
比如,有些雄浑的字,苍凉的字,苍劲的字,古朴的字,古拙的字,用秃笔写,往往更出效果。
这是我总结出的用笔的“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