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型兼并重组或将止步


    今年一季度发生了三件不寻常的事,虽然仅在新闻上小小热闹了一下,但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而言却具有标志性意义。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已经从追求数量型的发展方式,转变为追求质量的发展方式,大型企业集团热闹非凡的兼并重组该告一段落了。

两件重要的小事

    第一件事:今年2月,比亚迪销售老总夏治冰通过微博发布消息称,将打响今年降价第一枪。虽然比亚迪的气势气吞山河,但出人预料的是,没有企业跟进降价,这是中国乘用车发展史上的第一次。
    就“为什么不跟进降价?”记者采访了江淮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王朝云,王朝云表示:“要保持我现有产品的品质我就不能降价,因为钢铁、化工、能源、原材料、物流等成本都在增加,人员成本也在增加,我没有资本降价。如果降价,除非降低成本,要么降低质量。众所周知,去年江淮刚获得全国质量奖,是个重质量的企业,在现有品质的基础上我们没有降价的空间。”王朝云的答案或许代表了行业整体面临的压力,因为这与国家发布的诸如CPI、PPI等宏观经济数据非常吻合。或者说,在当今宏观经济背景下,品牌之战或将取代价格之战。
    第二件事:两会期间,重庆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长黄奇帆向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王勇“捶桌”谏言称,斥责当前国内一些汽车企业“到处布局,同时开工”,并激动地说,“都在往500万辆走,都昏了头了。”
    黄奇帆虽然没有对企业点名,但众所周知,地处重庆高速发展的企业唯有长安。不寻常之处在于:首先,长安是《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鼓励在全国范围内兼并重组的大集团之一,而“到处布局”遭到地方政府批评非同寻常;其次,地方政府官员对中央部委官员通常是毕恭毕敬,拍案谏言实属罕见,可见地方政府是真的急了;第三,地方政府本无力管理大型央企,更管不了兵器装备企业,地方政府领导居然在人代会上、在大庭广众要求国资委约束其行为,相信是黄奇帆看到了长安快速布局可能产生的严重问题。
    这两件事,一件从价格这个微观层面折射出行业整体面临的压力,以及在这种重压之下产生的经营形式的转变;另一件事表明,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行业经济在给地方经济带来巨大劳动作用后,如今随着产业集团的迅速扩张,对地方经济的负面风险开始显现。将两件事联系起来看就会发现,大集团的扩张是在整体成本不断增加的背景下进行的,是在国际、国内两大市场不确定性加的大情况下进行的。这就提出一个问题,以销量来确定大集团的标准是否出了问题?或许正是因为以数量为标准而非利润标准,导致了大集团拼命兼并重组。

兼并扩张当休矣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高度概括了当前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问题:“世界经济将继续缓慢复苏,但复苏的基础不牢。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乏力,失业率居高难下,一些国家主权债务危机隐患仍未消除,主要发达经济体进一步推行宽松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大量增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主要货币汇率加剧波动,新兴市场资产泡沫和通胀压力加大,保护主义继续升温,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我国经济运行中一些长期问题和短期问题相互交织,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问题叠加在一起,加大了宏观调控难度。我们要准确判断形势,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做好应对风险的准备。”
    面对当前紧缩的经济形势,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建撰文指出:“如果出口下降,政府投资加不上去,民间投资在(流动性)过剩背景下继续低迷,2011年的经济增长率就会低于2010年的水平,2012和2013年会继续走低,特别是到2013年不排除会降到5%左右,因为那时应是美国经济危机最深重的时候,而在中国国内则到了本轮投资所形成的生产能力集中释放期,国内需求会变得更加狭窄。”或许,明、后年就是经济学家曾经预测的,本轮经济危机将走出W形曲线的第二个低谷点。根据各大集团当前的兼并重组、产能扩张,形成产能之时应当正是经济低迷之日。
    国际、国内所有问题叠加到一起,在中国表现为通胀。王建认为:“通胀势头在2011年却会更加强劲。2010年推动通胀的力量基本是由食品价格上涨所构成的,而2011年将会从一个力量演变成三个力量。即食品价格上涨的动力不会消失,由国际价格上涨所形成的输入型通胀和由工资上涨所形成的‘工资-物价螺旋’也开始成为新动力。”换言之,企业所面临的成本压力会继续增大。在传统经济模式下,降低成本的方式,一是提高效率,二是扩大规模。但如今,传统经济中的“物质资本主义”已经转变为“虚拟资本主义”,标志着用传统的方式降低成本已经几乎无法取得成功。在此背景下,“看着倒车镜开车”的传统预测方式或将出现严重的判断失误,大集团的扩张何其危险?难怪被称为金融市长的黄奇帆面对大集团的扩张如此激动,难怪全行业没有跟风比亚迪降价。
    就当前的汽车市场,行业有几个共识性的判断,第一是今年销量增速将下滑;第二是洋品牌对自主品牌的压力越来越大;第三是地方为防止拥堵而限购、限行政策将陆续出台。北京限购政策已经大大降低了北京市场在全国市场中的地位,未来还会出现第二个、第三个北京,甚至更多个下降的市场。换言之,行业增长中的不确定性在增加。
    当年《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是在“为防止中国经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速下滑,实现2009年经济增长保八目标”的背景下提出的,是一个通过投资拉动增长的规划。而在《政府工作报告》之“2011年的工作”中,温总理明确指出:“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也就是说,总理给数量增长型的发展模式画了个句号。
    显然,在当前的宏观经济背景下,在当前的政策环境下,在当前产业所面临的成本压力下,以及对未来预期下降的情况下,一旦行业大集团在可能出现的新一轮危机中因投资过度而出问题,将给国家和地方经济带来巨大的威胁,这种威胁的严重性或将超过几百亿的账面资金问题。因此,行业整体的扩张应当停止了,转而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