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一种周森锋让公众存疑的官员
杨于泽
据《羊城晚报》昨日报道,近两年前“最年轻市长”周森锋涉嫌论文抄袭成为网民议论焦点,至今没有确切说法。湖北省委组织部近日公示,周森锋又要被提拔了,周森锋要由处级晋升厅局级了。
组织部门选用干部的基本要求,一向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公示提拔周森锋,意味着周森锋“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早前我们已经知道,周森锋是清华高材生,有才。他在湖北宜城当市长不到两年,现在又要破格提拔了,我们不妨相信他有领导能力。我们还可以相信周森锋有德,是民众可以信赖的。
但在一个问题上,公众一直心存疑问:“打假斗士”方舟子曾经揭发说,周森锋在清华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2篇论文涉嫌抄袭。当年有关方面将周森锋作为人才引进时,看中的正是他的“高材”。曝出抄袭指控后,舆论沸沸扬扬,清华宣称要对其抄袭嫌疑展开调查,但至今没有公布结论。既然有关部门不给说法,公众怀疑他抄袭,就不乏合理性。
抄袭论文,对一名领导干部来说,绝不是“小节”。周森锋从政了,干的不是学术研究,写论文的能力并非关键。但是否抄袭论文,牵扯到一个人的诚信。当年克林顿之被美国国会弹劾,肇端于克林顿与莱文斯基的性丑闻,但克林顿真正的“罪状”,是他作伪证、不诚信。德国前国防部长古滕贝格因博士论文涉嫌抄袭,在舆论挞伐中,1个多月前黯然下台。这说明,对于从政者来说,诚信是多么重要的美德,世人对此有多么在乎。
现在公众对周森锋心存疑虑,自然不是担心他写不出可以公开发表的论文,而是担心对他的抄袭指控一旦属实,他作为从政者的诚信就变得不可靠。周森锋是否抄袭,目前仍然存在两种可能,一种是抄了,一种是没抄。到底情况如何,有关部门有责任给出结论。如果他确实抄袭了,那就是他诚信有亏,组织部门应早作取舍。如果他没有抄袭,有关部门一直拖着,于周森锋就是一种不必要的伤害。
对周森锋是否抄袭不作认定,原因可能颇多,比如有关部门没时间调查一名官员在学术研究上的陈年旧账,也有可能是,有关部门并不认为诚信有那么重要。有些地方欣赏的,还是那种所谓“能干事、肯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痛恨的是那种“不能干事、不肯干事”而且腐败的干部。也许周森锋“年轻有为”,不贪污受贿、吃拿卡要,则他抄没抄袭、诚不诚信,就不去“苛求”了。
但环顾世界,诚信是民众对从政者的基本要求,在这一点上,公众没有妥协的余地。这是因为,现代社会基于契约,现代政治是一种“信任政治”,民众将权利授予官员的时候,民众就与官员建立了一种责、权、利的契约关系。一名不诚信的官员,极有可能乐于用权却拒绝负责,现代政治的基础就被破坏了。
诚信,实乃一切官德之母。指责周森锋抄袭论文,对周森锋从政之路是致命的,不是一件可以不理不睬的小事。特别是值此再次破格提拔周森锋之际,社会上物议纷纭,有关部门应尽快给出说法,这也是对公众及周森锋本人负责,对双方都是最为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