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降派转化不利局面的方式


 

    小时候我看的一本书,画的很好,叫做,投降派宋江,也就是一个伟大的人论宋江的行走路线的,这本连环画画风和老版本的水浒传版本不一样,在相貌上丑化了宋押司的形象,丑恶极了。为什么我要说这些词汇呢,主要是着几十年来我一直记得宋押司在酒楼上题的那首词,西江月。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邱,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上篇自述身世抱负、语句通俗直白。“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是说自己有才;武晓韬略,知市场法则,先计而后战的应变之术。然而时代不同,时运不佳、贤愚不辨,重用蔡京、童贯等不同志向的人,致使异类横行、管理慌乱、基层受压。“恰如猛虎卧荒邱,潜伏爪牙忍受”两句采用比喻手法,以猛虎卧于深山荒丘比喻自己之不得志,只能暗中收敛起尖牙利爪忍受屈辱等待着时机到来。反映出踌躇满志的词人不向其他势力低头、敢与命运抗争的叛逆性格。应当注意到以“猛虎”自喻,所抒发的非同寻常之志,虎为百兽之王,可以呼啸生风。所以此处已表达了词人有叱咤风云、改变时空的志向。


  下篇写遭受迫害的词人,原本具有的反叛意识便有了进一步的升华。“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两句,记述词人受到不公的待遇后,又变成了流放犯,被发配到江州(今江西九江市一带)。“刺文双颊”,指古代的黥刑,又叫墨刑,即以刀刺纹于犯人的面颊、额头后以墨涂之,墨生于肉,则刺文不去,留下做终生的标志痕迹。这对于一般人尚且不堪忍受,何况是一个基本功扎实、胸怀大志、以猛虎自比的人!所以“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便是该词的必然结尾,也是词人多年壮志、满腹积恨如山洪般地爆发,鲜明地表现了“被逼变革环境”、“要生存就要改变境况”的主题。该词格调高昂激越。写作手法是由低到高、由柔到刚循序渐进地陈述与抒发,虽然语言通俗明白如话,毫无文饰,但难得的是真情实志发自心底,没有丝毫矫揉之气。

 

    人生每个阶段其实都是一样的,宋押司原先是这样,现在呢?我想很多人也是依旧是这样,我身边的很多朋友依旧还是处于起步阶段,空怀一身本事,无处发挥,其实真的自己要跳出来回想一下,自己是否值得

 

    投降派,伟人说得好,给他批判的是他的后半生降了官府,但是前半生的奋斗史确实是我辈学习的楷模,运用于自己的工作,运用于自己的生活,让自己跌宕起伏的人生有些绚丽,君且挺住,不要急切。不可以因一时的恐惧,而失去了远大的抱负。

 

     暂时做到投降派的前身,也是一种不易,我们不要学习后期投降精神,要学习他前半生的进步和协调自己的能力,遇到不适应努力改变环境和度过难关,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这就需要协调。一方面是自己,另一方面是环境。

 

    每次我都看这篇,就与座头市,用心棒,椿三十郎,常常回顾一下内容,体会一下不同节奏的步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