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目标——楼市调控晴雨表


  房价目标——楼市调控晴雨表

  梳理中国楼市调控,不难发现,房价涨跌幅度已成为楼市调控晴雨表。

  2010年4月30日,国务院出台“国10条”调控措施,对楼市一度形成较大冲击,成交量出现大跌,短期内房价也得到了遏制。

  由于市场对房价上涨的预期不改,去年六七月份,楼市开始回暖,而到去年八九月份,市场再度火爆,“量价齐涨”之势甚至超过2007年的高点时期。因此,国家又果断出台了“国5条”等一系列调控政策。

  2010年底,楼市再度出现回暖迹象。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12月全国楼市销售量和销售额环比均出现大涨,并双双创下2010年全年成交的最高值。

  为此,2011年1月底,国务院出台新“国8条”,这被认为是针对房地产市场的第三轮调控。有关专家指出,“国8条”中包含了我国近年来房地产调控最严厉的政策组合,如:最严厉的贷款政策、最严厉的交易税费等。此外,“国8条”还首次明确要求,地方政府结合实际,出台房价控制指标。

  根据国务院公布的“新国八条”的要求,至今年3月底,全国657个大中小城市中,已有608个城市公布了年度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占比达到92.5%。但是,除北京提出了“稳中有降”的目标外,其他城市的目标基本上依然以上涨为主基调,多数城市只是将房价控制目标与当地经济增长速度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挂钩,将控制目标为上涨10%左右,这使原来对政策控价寄予很高期望的民众出现了很大失望。尽管住建部迫于民意的压力,要求各地酌情调整房价控制目标。

  “房地产市场成交量萎缩,多数城市房价还在上涨。”4月13日晚间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这一判断,并表示要坚持调控方向不动摇、调控力度不放松。同时,在加大保障房供应方面,这一手也不能放松。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贠小苏近日也表示,中央认为,以城市住房为主的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全局,必须在控制通胀的同时下决心解决好房价问题。

  2011年4月15日上午举行的中国国民经济一季度走势情况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发言人盛来运表示,从一季度的统计资料和相关数据看,房价调控效果显现,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的趋势减缓。从一季度的情况来看,房地产的投资性需求得到了明显遏制。很多地方反映购买两套房或者三套房以上这样一种需求在明显下降,很多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成交量在回落。部分城市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了遏制。国家统计局监测的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3月份数据要在本月18日公布,从1、2月份的情况来看,2月份这些城市中有8个城市的房地产价格数据环比是下降的,有35个城市的房价涨幅是回落的。对于房地产市场的高投资积极性和成交量走低的情况,盛来运表示,关于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效果,国家对房地产宏观调控的目标是明确的,态度也是坚定的,措施也是有力的。

  2010年4月16日,为抑制地价和房价过快增长,北京市开始试点“限房价、竞地价”土地竞买方式。在拍地之初即对项目的销售均价进行了限制,开发企业通过竞地价,取得土地开发权,这是北京首创的全新商品房供地模式。

  距国务院下发坚决抑制部分城市控制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刚刚周年。限贷、限价乃至限购,诸多管控措施齐下的情况下,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的房价已经松动。但是,这并没有阻挡大城市的“房价病”燎原到了更下一级的城市。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4月1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提出,当前要重点抓好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巩固和扩大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效等七方面的工作。房地产调控要真正见到成效,关键要抓落实。各级政府都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确定的各项政策,强化责任,确保调控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要坚持调控方向不动摇、调控力度不放松。

  有分析说,楼市调控若能把规制焦点转向为肃整市场交易秩序,强化市场真实显示个人偏好信息的激励相容机制,以及矫正业已偏离均衡状态的资金价格等,那么楼市就足以借助市场自发的定价博弈机制寻找到新的均衡状态,从而有助于避免楼市调控陷入既担心房价过快上涨、又担心房价下降失序的矛盾之中。而若要强化调控之成效,可能最终还需进一步压缩市场交易空间,让商品房回归奢侈品市场,从而实现小市场、大政府保障房体系的新住房格局。

  房价目标——楼市调控晴雨表:2011年房地产市场投资保值需求仍然旺盛,因此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也不大。预计市场呈现“高价量少”的特征,即成交量可能会有较大幅度下降,但价格将维持在高位。“稳中有降”有望成楼市调控基调。

  重庆对商品房房价的调控将把握两个指标:一是主城区双职工家庭平均六七年收入能买套普通商品房;二是新建住房价格增速低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力争降低增速,使房价少增或不增,保持长期稳定。黄奇帆市长提出:“重庆还将加强对新开盘商品房的价格调控指导,研究商品房的核价措施,确定房产项目的合理利润空间。”

  2011年楼市量跌价难降,这也有可能成为楼市调控晴雨表。

  “稳中有降”有望成调控基调

  住房问题已影响全局 必须下决心解决

  中国高压房地产调控政策短期效果显现

  中国二三线城市房价看涨 政府或再出“重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