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难题——澳门经济发展点评之六十八


上个月撰有《“房”事关天》一文,发了一点门外汉的议论:“现在看来,向市场大量投放价廉物美的经济保障房,确实是调控楼市的高招。任何狠招绝招,长远效果都不及这项高招。”但就房论房,没有及房子所赖以建造的土地,好比谈论面包的价格却不涉及面粉的来源和成本,只围绕着房子打转而不探讨与其大有关系的土地问题,所获结论难免失之肤浅而不到位。
现今连普通的内地居民都懂得,如果有块土地被拍卖出“楼王”价,未来楼盘落成后的价格之高,是不需要多少专业知识或想象力也能估到的,而且周边的二手房一定跟涨。道理很简单,面粉价都那么昂贵,做成面包能不卖高价么?这方面,寸土寸金的香港多年来拍卖土地,越拍价越高,直到将楼价推到“世界之最”的地步,早就有了教训。可憾的是,内地来实行住宅商品化,发展房地产市场,也是一味卖地,听任价随地价一路疯涨,到了积重难返的程度根本原因之一,是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有一大块来自地所得,加上房产交易税收,真像“湿手沾上了面粉”,要迫降已成面包的高楼价难乎其难!
说回弹丸小城澳门,土地面积以平方公里计数,不出三十个手指。如果说香港寸土寸金,那土地资源更稀的澳门,简直是寸土寸铂金了不用说,有地即有财,且是大财。也因此,前运输工务司司长欧文龙犯下的巨额贪渎罪,均自利用职权批地换地过程中大肆贿。同样,多年在土地上犯案栽倒的内地高官也不胜枚举。可见,能否将珍贵的土地依法管好、用好,对任何政府尤其是部门主管及其上司都是一大考验。
据《澳门日报》报导,行政长官崔世安410表示,政府听取多方意见后,接受运输工务司司长刘仕尧的建议,暂缓两幅拟建细单位土地拍卖,但强调用于兴建私人住宅楼宇的土地,将一如既往坚持以拍卖方式竞投。此前,立法议员关翠杏、何润生在报章撰文,不同意政府拟拍卖两幅土地用作兴建细单位。特首这一表态,留出了更多研究和决断的时间,显示出一种审慎的立场土地问题很敏感,与其匆忙拍板,确实不如权衡利弊,择善而从,或免引发争议,覆水难收
一天《澳门日报》有篇群力智库论坛讨论澳门土地批给制度的报导称,立法议员何润生指出伟龙马路附近建26幢住宅项目只是收取6亿多元溢价金,明显是贱价批地、高价售楼,政府有必要详细解释该项目的溢价金问题;工程师学会会长梁文耀透露该地段原本是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的5幢建筑物,但现时变成超过73万平方米共26幢建筑物,开发强度已严重影响附近环境及山体,质疑土地发展咨询委员会土地委员会如何批出有关个案。如此看来,小城关涉土地的问题还真不少!
开首提及的拙文结尾说:“‘事关天在澳门,真要解决也很容易大谬也!解决房”事有个前提,就是必须处理好土地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