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标”不能或缺,但决不能成“公害”
![]() |
![]() |
今天人民日报第19版刊登:《晒晒身边的形式主义(检查秀)(读者聚焦)》,这一组文章值得各级领导认真阅读,“督导”、“达标”、“检查”甚至评比都不能或缺,不能变成形式主义,更不能以此成为一种“公害”扰民。
最近关于食品安全的话题让人揪心,一些政府官员为此也十分头痛,要说食品安全的“督导”、“达标”、“检查”甚至评比都不算少了,为啥总是让人放不下心来?
形式主义害人啊!扰民的形式主义更害人!
行政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出发点就是把握一个最低标准,凡事能够控制各种制度的实施都不低于这个最低的要求,市场准入就是这个概念,那么积极的、优秀的、先进的产品以及工作也就必然在其中,“督导”、“达标”、“检查”都是力图解决最低标准的实施。
而形式主义往往把这个问题搞颠倒了,如果“督导”、“达标”、“检查”是为了彰显政绩,锦上添花,那么必定劳民伤财,必定扰民。
一切“应付”者都企图显示最优秀的一面,我以为这无可非议,如果这仅仅是做给领导看的,或者显示下级的政绩,这就本末倒置了,因为一切做给领导看的事情难免不会作假。
食品安全问题时时刻刻都不能放松,基础的工作不能放松,要让企业家生长道德的血液,仅仅靠检查,特别是形式主义的检查往往是靠不住的。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用制度规范,制度规范不是把制度发下去,或者挂在墙上就行了,要时时刻刻深入一线了解情况,依法行政,一丝疏忽,必酿大祸,因此必须是常抓不懈。
如果行政执法中还有腐败,“酒杯一端,政策放宽”,更有甚者拿了人家的钱财为人消灾。那么这样的“督导”、“达标”、“检查”越多越害人,这就让“督导”、“达标”、“检查”成为敛财的工具。
恕我直言,社会公众不喜欢“督导”、“达标”、“检查”,并非“督导”、“达标”、“检查”不好,如果其中还有腐败,扰民,公众必定唾弃!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九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