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2日,胡润研究院和群邑智库联合发布《群邑智库·2011胡润财富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除香港、澳门、台湾之外的全国31个省、区、市中,千万富豪人数已达96万人,相比上一年增长9.7%。其中包括6万个亿万富豪,比上一年增长9.1%。
目前,全国每1400人中有1人是千万富豪,而炒房者就占了20%,比排名第三、第四的炒股和金领要高好几个百分点。
百度百科对炒房者的释义是:依托手中掌握的房源,通过煽动,鼓吹,与他人房源掌握者反复转让等手段,达到提高房价的目的,抛出房源,从而获得盈利的房源掌握者或团体。
那么,为什么中国千万富翁20%是炒房者呢?
我初步认为:
一是,房价特别是高端商品房的房价涨幅跑赢GDP增幅的结果。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统计公报》,2010年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全年平均涨幅在13.7%;而根据英国莱坊公司的报告,上海高端房产的价格去年上涨了21%。
二是,中央和各地这么多年来,对投机性购房的打击力度手软。
三是,先前的楼市调控,各地执行力不强。
四是,有钱人组团钻政策的空子。中国民众的投资渠道比较单纯,非股即房,其它值得投资的也寥寥无几,大家在房子上的确赚了不少时机和金钱,因为,到目前为止,市民对房子能保值和增值还深信不疑。
五是,笑贫不笑娼,有钱就是爷。前几天,有个某某房地产教授“警告”学生“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价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引起公众声讨。别说这是狂言,这不是炒房成就了众多的千万富翁嘛!但是,试问在中国,除了房地产,哪个行业可以用15年时间挣得4000万(以25岁走入社会计算)?
诚然,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是靠投机强国富民。经济学告诉我们,现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技术创新,绝非炒房之类的投机。如果不改变靠炒房发家致富的怪相,建设创新型国家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此,我觉得,如果说胡润财富报告对中国社会进步有什么意义的话,那就是它昭示当前的楼市调控决不可半途而废,不但不能半途而废,而且有只能成功不许失败的压力。可以想象,如果楼市调控失败,中国经济会向何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