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规则,人们很自然地想到规则的中性属性,即以为规则是中性的、客观的、公平的、不偏不倚的。可在我看来,规则出来就是非中性的,从来就不是不偏不倚的,没有皆大欢喜或人人受损的规则,规则有利于某一利益集团必然就不利于其他利益集团,一句话,规则的制定者从不会制定出于己不利的规则,
我们不妨模拟一下。假如一群德国人和日本人在某一操场相遇,双方想玩篮球,但又没有篮球架。于是双方就得首先制作篮球架子。但是制作多高的篮筐呢?假如由双方商量决定。而问题就出来了。德国人个头高,自然希望篮筐高度高一些,日本人个头矮,自然希望篮筐高度低一些。假设双方谈判力量势均力敌,我想最后的“均衡”高度自然是双方各自的取值中间。如果德国人谈判力量强,最后的“均衡”高度就会稍微上移一些,反之如日本人的谈判力量强,则最后的“均衡”高度就会下移一些。从这个简单的模拟实验中,我们就会发现:存在一个先验的中性的篮筐高度吗?根本就不存在。规则制定之初就已经渗透了规则制定者的主观偏好和利益诉求,每一方都试图把自己的长项、特色、优势体现到规则之中,这就叫作“规则非中性”。
规则非中性的原理在于利益集团的普遍存在。什么叫利益集团?最抽象一般的解释就是“相同属性人的集合”。人的属性众多,大到国家、政党、阶级等属性,小到年龄、性别、学历、职业、职务、籍贯、爱好等属性。每一个属性都把人分成了具体的利益集团。以学历为例,假如企业准备提拔一个副总经历,在众多考察方面肯定需要学历要求。问题在于这个学历到底需要设置与否?假如设置了,是把线卡在高中以上、中专以上、大专以上、大学以上还是硕士以上?你们想想,副总经理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学历底线,在这个问题上有先验的规则吗?最后还不是“看人下菜”:假设他是中专背景,那就直接规定中专以上,如果是本科就规定本科以上。说白了,能脱离备选人的实际学历背景来加以规定吗?极端情况是,意向让谁上,就根据他的各种独有属性“量体裁衣”定下种种条件,比如下乡、留学、无党派、知识分子、年轻、少数民族、女性等与任职无关的属性在现实中不都充当规则了吗?一个属性放在那里,明眼人都知道是给谁设置的岗位,你就是向上对照条件后不也是望洋兴叹望而却步吗?我们平时说的拿年龄卡人、拿学历卡人、拿性别卡人等等不就说明了规则不是中性的吗?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利益集团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所以规则非中性现象也就在所难免了。
利益集团并不是贬义词,凡是同一个属性的人的集合就天然是同一利益集团,国家、政党、宗教、阶级等也不例外。我们提倡爱国主义,这个国家一定是具体的,爱国主义也是具体的,我们是中国人,当然要爱中国。人家是美国人当然要爱美国。政党、宗教、阶级不都是一个道理吗?所以,爱党、爱国同爱父母(儿不嫌母丑)、爱家乡(谁不说俺家乡好)都是出于一个原理,只不过层次利益集团的层次不同。
1995年前后,原深圳市委书记厉有为与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有过一场口水战。双方围绕如何评价经济特区政策争论激烈,打了好几轮笔仗。胡鞍钢认为特区政策(如特区所得税率为15%,其他地区为33%)是一种不公平竞争政策,是一种歧视政策。而厉有为则认为特区政策体现了中国的开放战略。当时看到这种争论,学生们就问我谁的观点更有道理。我说都有道理,但又都没道理。之所以说都有道理,因为“立场决定观点”,你是深圳市委书记,你不站在深圳的立场考虑问题吗?你是胡鞍钢,代表了非特区的一种声音,不就应该主张公平吗?但为什么又说都没有道理呢?我开玩笑说:把他两个人位置对调一下,情形会怎样?胡鞍钢会比厉有为讲的更是头头是道,非得主张特区政策最好一万年不变才过瘾。而假设厉有为是新西兰(新疆、西藏、兰州)地区的区长,他不把西部大开发的声音喊得满世界都听得到才怪。官场上说“屁股指挥脑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你的观点是什么要取决于你坐在什么位置上。
2003年北京大学进行职称制度改革。对于教师晋升职称必须在国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必须有国外同行专家推荐、必须用一门外语熟练讲解本专业课等最初规定,结果引起轩言大波。这不是明摆着“海归”制定出来的规则吗?结果,“海归”们基本上是一片赞同的声音,反对意见则主要来自“土鳖”们,极端的观点就出来了:我是讲古汉语文学课程的,为什么要由国外专家推荐?为什么要拿英文讲授?在其他方面,什么只从副教授以下职称改起(老人老办法)、只改教师系列不改行政管理部门等诸多规定都体现了利益集团“规则非中性”的特点。
规则非中性不可怕,但我们需要研究受益者利益集团和受损者利益集团,研究受益面和受损面,如果受损面大于了收益面,阻力系统大于动力系统,那么改革措施就就很难推行,结果无功而返。历史上著名的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均以失败而告终,一个共同原因就是改革触犯了大批高层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哪怕是有皇帝的支持,也抵不过大批作为改革对象的高层既得利益集团默契合作的效力。
规则非中性是客观存在的人的基本规律。利益集团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中性非中性本身不可怕,只要坚持规则导向的先进性即可。比如在干部任用上,你重视资历深厚,我重视年轻化,后者就比前者导向先进;你不看重学历,而我非常重视学历,后者也比前者导向先进;你看重业绩,我看重背景,那你就比我的导向先进。人人都是利益集团,什么规则都不会是中性的,关键是否做到了规则导向的先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