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力——陕北行12天之二


 

陈家山煤矿位于铜川市西北,大约有70公里。而鸭口煤矿在铜川的东部,所以,316晚,我不得不从鸭口煤矿先回到铜川市区,然后,第二天再赶往陈家山。

知道“陈家山”这个煤矿,是因为一场矿难,发生在20041128日,特大瓦斯爆炸事故,致使166名矿工不幸遇难。

事故发生后,在陈家山煤矿遇难矿工墓地前,矗立了一座矿难纪念碑,碑石后面镌刻着166名遇难矿工的姓名。
 

在鸭口时就听说,陈家山煤矿属于天然条件比较差的煤矿,高瓦斯,地质条件也差,一个工作面控制不好,就会有连锁反应。那里的矿工说:“在井下的工作就是用命做赌博。”

铜川矿业公司宣传部的老张第二天一大早就等在宾馆大厅了,他这一天要带我去陈家山煤矿。与我在铜川见到的其他煤矿工人出身的人一样,老张身上也有着一种矿工们共同的特别气质,那是从黑暗中走出来的人,面对阳光时表现出的热情、豪爽,坦荡荡地高声说话,清爽爽地朗朗大笑。

我过去所了解的陈家山那场大爆炸事故,与很多事故一样,是媒体惯常的“正面报道”,比如:事故发生后,某某领导迅速赶往事故发生地,组织人员展开紧急救援”等等。

这是一个文化工厂相当发达的年代,能产出许多人工设计的场面和表情。

但是,总有些表情是永远无法设计的。比如,那些死难者家属面对突然的灾难,霎时天塌下来的痛不欲生,还有,无论过去了多少日子多少年,都无法痊愈的失去亲人的内心伤痛。 



那场大爆炸一个月后的2005年元旦,温家宝来到陈家山煤矿看望“11·28”矿难职工家属,悼念因公遇难的职工。全国人民都在当时各大报纸上看到了这张照片。后来,逐渐让我们相信这样的表情是真实的。因为他流淌的是一个有着普通人心肠的领导者真实的眼泪。这个发自内心的悲痛表情也感动着一位艺术家——马河声,于是有了这幅感人至深的画作。

          这是在鸭口煤矿拍到的矿工下井前领取矿灯的情景
       从地下终于来到地面的矿工,并不急着去洗澡,而是先享受一下难得的暖洋洋的阳光

    我到陈家山煤矿,是为了作家路遥。1985年,为了便于作家路遥去铜川矿务局的鸭口煤矿体验生活,到陈家山煤矿写作《平凡的世界》,铜川矿务局为此任命路遥为铜川矿务局的宣传部副部长。现在铜川矿务局更名为铜川矿业有限公司,宣传部的干事老张,专门在档案室为我找到了这份任命文件。


    陈家山煤矿的医院,在三层上有一间办公室,路遥曾经在里边生活了快半年,《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的初稿就诞生在那间普通的办公室里。傍晚时分,路遥经常孤独地登上医院旁边的这座小山,或沉思或眺望。更孤独的是夜半,不远处传来运煤的火车鸣笛,总让他感觉是有远方的亲朋从火车上走下来看望他来了。

            当年创作《平凡的世界》的这间办公室不久前才装修一新,做了财务室。

    拍摄八集电视片《路遥》时,复原了这间办公室,并找了陈家山煤矿的一位工作人员做了演员。与路遥还真有些神似。



    当时见过路遥的陈家山医院的医生,如今大多已调离了这里,只有一两个人说见过路遥,只是因为知道是大作家路遥,都不敢与他搭话,生怕影响了路遥的创作思路。而这个职工食堂做饭的师傅,与路遥对话较多,但也不过是每天问路遥想吃什么,师傅好给他做什么。

    在铜川三天,遇到的都是热心肠的矿工,或是矿工出身的人们。临别前,铜川矿业公司的张副总(右二)、宣传部的李德强部长(右一)还有老朋友、作家黄卫平为我饯行。黄卫平有酒量,但是他脸红了,我脸虽然没有红,但喝多了。实在是因为盛情难却。
   3月18日一早,我将踏上真正的陕北之路。黄卫平安排好了车,并且坚持要亲自将我送到下一站——甘泉,他才放心。我心里涌动着感激,知道,这不是一声谢谢所能表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