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都叫“合资自主”产品,但不同的合资企业初衷也各不相同,有的是迫于舆论或政绩的压力,有的是希望与股东方进行利益交换,有的则希望扩大同一类型产皮的市场覆盖面,有的则是迫于新增产能投资的审批。原因各不相同,所带来的“合资自主”产品和市场策略也有着千差万别。本次上海车展,可以看作是国内合资自主的发力之年,尤其广本理念S1的低价上市,更给国内其它自主品牌的拥有者敲响了警钟!很多时候,我们也可以把合资自主看作是中国特色的合资车企发展之路的一个必经过程。
今年上海车展期间,“合资自主”成了业界关注的热门话题,首款合资自主车型广本理念S1在上海车展前夜上市,宝骏630(上汽通用五菱)也选择在本次上海车展期间发布,去年高调发布品牌的东风日产启辰,也在本次上海车展期间正式公布了第一款概念车“羿”。三个合资车企都将上海车展作为旗下合资自主产品的重要发布场所,也引起了业内的高度关注。
搜狐汽车50人论坛也将“合资自主”作为本次论坛的一个重点话题进行讨论,各方观点不一,褒贬都有。不过有一点是共识,合资自主产品会对目前国内的自主品牌造成一定的市场冲击,甚至会加速本土品牌的“优胜劣汰”速度。实际上,合资车企引入的品牌应称为“外资品牌”,合资自主品牌称为“合资品牌”,而由中方完全控股和所有的品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品牌”。
“合资自主”是一个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东西,在海外市场没有先例。海外也同样有本土品牌被外来车企所收购的案例,但一般情况下,这些本土品牌都得到了保留,并在收购方技术、资金的支撑下,品牌迅速提升。比如捷克的斯柯达、西班牙的西亚特、澳大利亚的霍顿等;我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组建合资车企后,却并没有采取这一方式,而是将原先的本土化品牌“雪藏”甚至“放弃”,比如当年的上海牌、北京牌等。少数保留下来的品牌,如红旗等,虽然也采取了引入平台+自有品牌的策略,但并未获得成功。在汽车合资近三十年后的今天,“合资自主”这一中国特色的产物,但不同的车企,对这一产物的诉求却各不相同。
广本是最早提出合资自主理念的厂商,广本的和自主品牌也就叫“理念”。对广本而言,推出这一品牌,最重要的是要在“自主品牌”建设上有个交代。广本为此投入巨资,成立了研发中心,并在老款思迪的基础上,开发出了理念S1。理念S1在4月17日正式上市,售价为6.98-9.98万元,在国内合资车企的A0级小型三厢车市场上,颇具价格竞争优势。
但从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理念诞生的仓促一面:广本并未打算为这一品牌开设独立的销售渠道,理念和本田品牌车型一起销售,共享渠道和服务。广本也没有及时跟进理念S1的后续车型,据悉下一款理念量产车要等到三年后才上市。广本的设计团队,并未对理念S1的原型车思迪做较大的改动,很多人一眼看过去,便发现理念S1和思迪异常相似。广本推出理念品牌和S1轿车,颇有“应付”之嫌,前两年国家对自主品牌很看重,这也许才是理念S1诞生的真正原因。
和广本不同的是,上汽通用五菱的宝骏品牌和630轿车,则是上汽、五菱和通用汽车三方利益交换的结果。身处柳州的五菱汽车,非常希望进入乘用车领域;通用汽车非常希望多占有上汽通用五菱的股份;上汽则扮演了一个“做媒”的身份,通过在五菱和通用之间的周旋,以乘用车项目和股权为筹码,最终促成了宝骏品牌的诞生。五菱有了乘用车项目,但品牌不是雪佛兰、也不是别克,而是自立门户的宝骏;通用汽车用泛亚的设计支持、老款别克凯越的技术平台和三亿现金,换来了上汽通用五菱10%的股权。“做媒”的上汽集团也增加了旗下的乘用车品牌数量,并有希望借宝骏品牌进军二三线城市市场。
在上汽和通用的帮助下,五菱对宝骏做了详细的产品规划,两大股东也会贡献资源帮助五菱做大宝骏品牌。未来三年内,宝骏还将推出两至三款新车型,包括热销的紧凑型SUV产品。泛亚也对宝骏的后续车型做了详细的规划。对上汽通用五菱而言,宝骏品牌定位于中低档,相当于“上汽的雪佛兰”。宝骏的诞生,也同样有着地方政府的“推动”。柳州市将上汽通用五菱的乘用车项目看得很重,给予了很多政策倾斜,这也是“宝骏”能够快速诞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渠道上,宝骏采取了独立建设渠道的方式,因为这样一款产品不太可能放进五菱的经销商渠道中去。对五菱而言,未来的挑战也来自于渠道和经销商,如何让宝骏品牌在短期内提升认知度和树立正面的品牌形象至关重要。在这一点上,上汽通用五菱的两大股东都是业内的营销和品牌运作高手,详细在宝骏品牌的运作上,两大股东也会给予大力支持。
东风日产的“启辰”品牌也非常有趣,东风日产表示,启辰将采用自由的渠道进行销售,这一经销商渠道已经开始筹备。而启辰的第一辆量产车型,预计要到2012-2013年间上市。目前东风日产已经在加紧测试这一产品,本次上海车展期间,启辰概念车也正是发布,并被命名为“羿”。“羿”是一款基于日产轩逸基础上,经过二次开发的产品。东风日产希望启辰品牌能够从中档车做起,然后逐渐下探至中低档车型。目前轩逸的售价为12.48-16.78万元,启辰“羿”上市后,东风日产希望其起价能控制在10万元以内,也就是说,自主后的启辰牌“轩逸”,会比现在挂着日产标的轩逸便宜20%左右。
启辰品牌首款新车上市还是两年后的事,但目前东风日产也开始为启辰品牌物色经销商了,和宝骏一样,东风日产也希望启辰品牌能够独立渠道销售和售后,这样也有利于消费者对这一品牌的认知。而在车型生产方面,东风日产的启辰将会和其他东风日产车型共线生产,以保证未来的启辰“羿”能够拥有和轩逸一样的制造水准。
有趣的是,东风、上汽和广汽本身也有自己的自有品牌,比如上汽的荣威、MG;东风的风神;广汽也有新推出的传祺。为何这些合资车企的中资方还要和合资伙伴一起,再向中国市场推出新品牌呢?这一方面是处于政绩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扩大合资车企产品的受众面,同时加快合资车企产品、品牌的本土化。
中国市场庞大且层次多样的消费需求,也给这些合资自主产品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很多热销的两代同堂、多代同堂车型便是佐证。未来五年内,是中国二三线城市甚至四线城市新车购买力增长最为旺盛的时期,这些市场的消费者,对价格相对敏感,对品牌的忠诚度和认知度很低,“合资自主”也看中了这一细分市场的潜力,推出了售价更低、盈利能力却并不逊色的“合资自主”产品。在品质上,合资车企力求将这些车型做到和共线的外资品牌产品相近、甚至是相同的水平。
济仁小评:在未来的两三年内,我们将看到更多的合资自主车型。很多合资企业希望扩产或异地建厂,国家政策目前要求,异地建厂必须要有新能源和自主品牌的规划,这也会让更多的合资车企携手中资方推出基于成熟技术平台的本土化品牌产品,这一趋势很那改变,“合资自主”产品对国内“自主品牌”产品的影响,也会随着参与者的增多而越发明显。
作者:童济仁
版权声明:本文系搜狐汽车独家稿件,版权为搜狐汽车所有。未经搜狐汽车许可,不得编译使用,不得转载,否则一经发现,必将追究!
童济仁希望倾听您的声音,如任何建议和想法,可以致信:georgeren123#gmail.com(请将#改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