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签有“生死合同”的危房中上学的孩子


  打开凤凰网,看到一则报道,一下让我的心很沉重,报道虽然是昨天的,但我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情,要把它发出来,以示有关部门、有关领导都能来关心呵护这些与我们一同生长在二十一世纪的孩子们!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解原乡上社村小学是个村办小学,学校共有一至五年级各一个班,一个幼儿班,现有130多名学生、8名教职员工。

  据该校赵校长介绍,自从2001年原来的村小学校舍被确定为危房后,小学便搬到原上社乡政府这个旧院子。房子是上世纪50年代建成的,一直是上社乡政府的办公场所,2000年撤乡并镇后上社乡划归解原乡,空出来的房子让学校临时占用,“房顶经常往下掉土渣”。去年的一天,他正在上课,无意中用手推了一把墙,没想到墙竟晃动起来,他赶紧让学生撤出教室,换到另一间教室。

  多年来,师生们一直盼望着能够建起新的校舍,但村委会与忻府区教育局一直未达成一致意见。2002年,现在的校舍被卖给了一名叫赵亮山的本村村民,并约定2006年年底将学校迁出。

  今年3月8日本应是学校开学的日子,但大门被锁上。两天后,经村委会和忻府区教育局协调,由赵亮山、学区负责人李浩、村支部书记赵尚金、村委会主任吕春明共同签了一份“合同”,并在交纳了9个月5000元的租金后学校开学。“合同”白纸黑字约定:危房内如有安全事故与赵亮山没有任何关系。

  上社小学的百余名学生已在危房里上学长达6年,老师、家长提心吊胆,上社村共有2000口人,适龄学生在300名左右,许多学生无奈转到其他学校上学,实在令人心寒。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想上社村村委会与忻府区教育局的领导应该明白其中的道理。上社村村委会与忻府区教育局不要再在建校问题上互相推诿扯皮,不要成为国民教育的罪人,应尽快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尽早定下校址,尽力筹集资金把校舍建起来,让孩子们到宽敞明亮的新教室里去上课吧。不要让人民群众……

  (成文于2007年4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