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头3个月,世界出现了中东北非动乱和日本地震等新的扰动因素,也出现了一些此前不确定性因素如发达国家政府债务和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逐步明朗化,但这些没有改变世界经济整体复苏的趋势。由于过分关注突发事件本身,对这些因素给未来世界带来的潜在影响和挑战,国际社会认识还不够。
一、全球经济继续保持复苏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世界经济还在继续复苏。预计今年全球的产出增长4.25%,2012年会继续这样一个步伐,但是发达国家情况还存在非常大的不确定性。绝大多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经济增长会非常缓慢,2012年达到1.8%,美国预计2012年达到3%,但是欧洲和日本会稍微下降,达到1%-2%的增长速度。在这样一个情况之下,大概会在今年底达到危机之前的水平。罗比尼经济研究院主席鲁里埃尔·罗比尼认为,由于有些国家的资产负债表出现了问题,经济的复苏进入了U型区。
日本地震后国际机构不同程度地下调了世界经济增长预测,但均认为影响有限。摩根士丹利认为,地震或将导致今年全球经济增速下降0.25%-0.5%,全球经济预计增长3.8%。荷兰银行预测,今年美国实际GDP增长率为3.8%,日本为1.6%,欧洲大陆为2.5%,亚洲其他国家为8%,中国为9.4%,全世界为4.3%。在消费物价指数方面,美国将上涨2.2%,日本为-0.1%,欧洲大陆为2.3%,亚洲其他国家为5.5%,中国将达到5%,而全球物价上涨3.9%。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食品和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尤其最近油价的急剧上升,给世界经济带来通胀的风险。如果实际收入会因为油价的上升而下降,也会对复苏产生一定的影响。
地震短期内会造成日本经济产出的下降,但是会比较快恢复。世界银行认为,由于地震和海啸的影响,日本实际GDP增长将会减速,但减速可能是暂时的,2011年下半年随着重建工作的开展,经济增速会逐渐回升。大和证券认为,地震造成的生产设施的破坏将拉低0.7%的日本实际GDP,但会被重建所增加的支出部分抵消掉0.5%的实际GDP,负的净影响预计为0.2%的实际GDP,预计日本央行会采用财政赤字货币化措施来进行重建,这会导致通胀率回归正值,同时名义GDP增长加速,使得日本财政赤字缓解,并进入持续发展轨道。摩根大通认为,灾后重建过程将对日本经济起到推动作用,并将2012年日本经济增幅从之前预计的1.8%上调至2.0%。花旗银行也将2012年日本经济增幅预测从之前的1.9%上调至2.1%。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美国经济存在下调风险。美国的房价重新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会影响人们的消费信心和可支配收入。斯坦福大学教授迈克尔·博斯金也认为,美国住房泡沫还是比较严重,在有些地方还是很大的问题,家庭部门正在调整他们的收支平衡表,现在北美的消费已经回到了危机前的水平。
二、世界经济主要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依然突出
(一)日本地震对亚洲经济有负面影响
供给中断和日本海外直接投资放缓对亚洲经济体产生不利影响。野村证券认为,首先,受灾最严重的宫城、福岛、岩手三个县是许多电子设备产业的集中地,而部分大型钢厂也坐落于茨城县,日本对亚洲经济体的出口在短期内可能出现中断,特别是电子设备和机械行业。亚洲经济体的资本品、高科技材料和配件行业都严重依赖从日本的进口,2010年中国台湾和泰国的进口有20.7%来自日本,韩国有15.1%来自日本,中国的这一比例也达到 12.7%。其次,亚洲可能受到日本企业延后海外直接投资的冲击,2010 年日本企业对亚洲的直接投资额达到 216 亿美元。受灾害的影响,许多日本企业可能不得不将大量资源投入国内运营,对外直接投资可能会放缓。大和证券认为,电力短缺造成的工业停产给那些依赖日本制造的关键生产资料和部件的企业所带来的短期冲击是剧烈的,台湾和泰国的投资带动型复苏将受最大影响,但这种影响可能不会持续超过几个月。新加坡和泰国都是大量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国,由于泰国更加依赖于汽车产业而新加坡的经济相对多样化,泰国会受到更大的影响。由于核能源的安全性受到质疑,并且阿拉伯国家的持续动荡,油价2011年将会保持在100美元以上,这会影响到除印尼、泰国、新加坡以外的所有亚洲国家。
资本流动逆转可能存在“蝴蝶效应”。兴业银行认为,如果日资回流规模足够大,可能诱发来自日本投资较多、资本项目开放的亚洲邻国出现金融动荡。1995年阪神地震曾令日元在1-6月出现了连续升值,最终到9月才恢复到地震前的汇率水平。日本海外企业购汇汇回国内,构成了日元升值的主要原因。那次地震期间,泰国单月贸易逆差规模较上年骤然出现了跳升,由1994年的8亿美元左右窜至10亿美元以上,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即由泰国经常项目逆差开始引爆。
(二)发达国家政府债务问题恶化
全球债务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政府债务问题不仅限于欧洲,美国和日本未来同样面临悬而未决更为严重的财政可持续性缺口。日本、美国与欧洲非核心国家的负债率基本都已达到警戒线,政府债务余额占GDP比重均超过 90%。日本目前债务余额占 GDP 比重达到198%,美国也达到 93%。鲁里埃尔·罗比尼认为,这在未来很多年都是对很多发达国家的严重挑战。
欧洲主权债务风险可能会再次浮出水面。美国企业研究所德斯蒙德·拉赫曼认为,欧盟为永久性救助机制设定了严格的条件,接受援助的欧元区成员国必须实行严格的财政紧缩政策,在无法通过货币贬值促进出口的情况下,这些国家的经济将难以实现增长,严重情况下还会陷入衰退,这都为债务危机的蔓延埋下了祸根。德意志银行列举了近期可能对欧洲债务危机产生影响的事件。葡萄牙由于4月15日将偿还到期债券而需要发行大量债券,预计葡萄牙和西班牙4月到期债券分别占全年的一半和三分之一。葡萄牙可能通过欧洲央行延长其特别流动性政策来签发汇票取代发行债券,达到降低该国债务久期的目的。其余几个影响事件还包括4月初的欧洲央行会议、4月底的西班牙工资改革进展、5月将进行的葡萄牙议会选举和欧洲委员会经济预测。这场危机和它的解决方案源于市场与经济的波动性,但是欧元不会因此崩盘。花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威廉·布堤尔预计,对希腊的金融支持将延期至2013年5月以后。由于希腊在2013年前无法在资本市场融资,延期金融支持对防止希腊违约是必要的。欧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丹尼尔·格罗斯认为,未来欧盟南北成员国之间的差距还将继续扩大,如果不能实现进一步的财政政策融合,欧元区未来堪忧。
美国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开始受到怀疑。中国社会科学院认为,日本地震可能引起美国主权债务不可持续风险上升。最近美国国债市场又出现悲观的情绪,许多投资者认为差不多长达30年的国债市场牛市将会结束,出现了美国国债价格下降、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的局势,这意味着投资者对于美国政府是否有能力偿还债务产生了怀疑。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李稻葵认为,美国的财政情况是经不起推敲的。未来3年之内,如果欧洲债务危机出现一定的稳定迹象,那么金融市场投资者的注意力会转向美国,会仔细研究美国各个州以及联邦政府的财政状况。斯坦福大学教授迈克尔·博斯金认为,美国的政府债务应该说还会不断上升,占GDP的比重也会不断上升。如果利率上升的过程处于一个比较正常的、缓慢上升状态,美国在预算赤字方面所面临的压力可能会相对少一点。
日本政府债务将恶化,但不会演变为债务危机。李稻葵认为,从长期看地震加剧了日本的财政负担,这对负债水平已经很高的日本来说是不利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日本政府债务占 GDP 的比重在 2012年和2016年将分别达 232%、277%,日本将成为发达国家历史上财政状况最差的国家。瑞银中长期不看好日本政府债券。日本政府为重建将增加3万亿到5万亿日元左右的政府支出,这会进一步增加政府赤字规模,日本政府债券收益率可能会提高,对日本政府债券的中长期价格并不乐观。不过,日本政府债务问题并非迫在眉睫,因为日本政府债务基本由本国居民持有,外国投资者持有份额极低,而且日本政府债务利率水平极低,政府债务存量的增长速度可控。
(三)中东北非动乱推高全球大宗商品价格
中东北非局势的恶化对油价的影响巨大。兴业银行估计,在布兰特原油目前每桶约115美元价格中,有15-20美元来自地缘政治风险升水。在该报告的主要假设情景中,尽管中东和北非动乱会持续让油市感到不安,但除了利比亚外,并无其他供应中断的情况。摩根大通将布兰特原油的第二季度价格预估从每桶105美元上调至118美元,同时还以较小幅度调高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价格预估,这使得2011年全年的价格预估上调6美元至每桶110美元。
油价未来走势有很大不确定性。中金公司指出,如果动荡局势无法缓和或进一步加剧,将引发市场对未来石油供应的担忧。如果冲突扩散到欧佩克核心国家,将对原油价格的上涨有较大的推动作用。不过,这次政治动荡对于原油价格的影响将会小于第二次海湾战争。因为只要欧佩克核心成员国免于动荡,那么中东局势对产量的实际影响将有限。
中东北非动乱连同日本地震将提振大宗商品和贵金属价格。基本金属可能受益于日本震后重建,中东北非动乱料将提振贵金属价格。安联认为,如果利比亚情势恶化,布兰特原油价格可能上涨,贵金属同样可能有所反应,因投资者买入黄金和白银,黄金价格能够涨到每盎司1500-1700美元。美林证券再度调高2011年金价的预估值,从1390美元调至1423美元。
(四)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新风险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逐步明朗化。美联储主席伯南克2月初在众议院预算委员会听证会上表示,如果经济没有恢复,通货紧缩的风险仍然存在,那么美联储将不得不考虑采取其他措施,也就是不排除实施QE3可能性。进入3月份,一些美联储官员认为美国经济开始好转,应该尽快结束量化宽松政策。巴克莱资本认为,美联储可能会完成6000亿美元的资产购买计划,推行QE3的概率很小。
市场开始预期美联储加息。德意志银行认为,一旦QE2退出,美联储也将在今年夏天或者秋天结束MBS的滚动购买计划。2011年12月,美联储可能加息。加息之前,美联储可能采取逆回购和定期存款操作,以降低其债务的流动性。在开始加息之后,美联储应该开始卖出其持有的MBS和国债。提高利率的快慢,以及出售长期资产的速度,将取决于市场对紧缩政策的反应。根据当前的增长情况和通胀预期情况,紧缩政策可能需要更早地提出。
美国货币政策转向的风险不容忽视。美国的货币政策过于宽松,相当多的国家在从美国输入通胀。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减少了新兴市场国家通胀的压力,但是会带来新的风险。中金公司认为,如果日本核辐射问题继续恶化,中东危机继续蔓延并造成原油价格恶性上涨,严重打击发达国家并不十分强劲的经济增长,使得新兴经济体原本的高通胀雪上加霜导致潜在的过度政策紧缩,这些因素将带来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担忧,美元作为避险资产的功能可能再度体现,欧元对美元将贬值。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丁志杰认为,未来3个月内,美元汇率走势有可能转强,资本回流美国,加上日本灾后重建的资金需求,欧元汇率将承受巨大的贬值压力,同时新兴市场国家宏观经济遭受严重冲击,甚至可能爆发新一轮经济金融危机。
三、中国经济面临的外部风险变化
日本地震的影响有限。日本地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短期冲击,程度有限,而且随着日本经济逐步恢复,影响将逐步转为正面。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影响应该是间接的,短期的。通过贸易、金融,可能会有一些影响,灾后重建会刺激日本的经济增长,估计1年后进出口就恢复正常。平安证券认为,由于中国 FDI 中日本所占份额比较有限,即使部分企业需要资金抽回,对中国的影响也不大。美银美林认为,短期看,地震会增加日本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一定程度上会促进中国对日出口增加,而从日本的进口会下降。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输入型通胀压力。兴业银行认为,大宗商品继续高位徘徊,过去长期下跌的产品价格止跌反弹,将直接令短期CPI可能出现继续上涨的压力。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古利亚认为,中国在很多产品和服务方面出现了和资产价格一样上升的趋势,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措施缓解通胀的趋势,也需要进行结构性的改革,包括劳动力市场、健康、养老市场等等。中金公司认为,中国也要防止政策紧缩力度过大,2011年前2个月货币供应速度已超预期下降,并且投资和消费大幅度低于市场预期,应警示该事件可能造成管理层过度调控带来的风险。美银美林认为,由于日本地震影响的不确定性,央行或推迟出台紧缩政策,包括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尽管中国政府相信日本地震对中国进出口影响较小,但政府决策者认为当邻国正应对特大地震并且发生核电站爆炸时,暂停出台紧缩措施是必要的。
持有的美国国债安全受到威胁。余永定认为,据美国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外汇储备中有1.16万亿美元是购买美国国债的。由于美国债务形势的恶化,由于美国经常项目逆差,由于美国的财政赤字的不断增长,而且根据美国政府的官方数字,在2020年,美国财政收入的20%以上要用来支付债券的利息,另一方面,现在石油已经是120美元,黄金是1400美元,由于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这些商品的价格可能还会进一步上涨。如果这种形势发展下去,当某一天我们需要使用外汇时,我们可能拿不到多少实物了。
能源安全受到考验。安邦咨询认为,此次北非中东动乱受波及的国家已超过10个,其中包括巴林、约旦、伊朗、阿曼、利比亚、沙特等重要石油生产国。中国从利比亚进口原油约700多万吨,约占中国进口总量的3%,所以暂时该国的局势动荡对中国原油进口没有太大影响,中国正在转向其他国家寻求替代能源。很明显,中东北非的持续动乱,已经触到了中国海外能源进口的痛处,将会推动中国海外能源进口的重心向俄罗斯、中亚、南美等地转移。
2011年二季度世界经济形势判断
评论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