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的立足点只能是现实中的“个体存在”,从事职业教育的主体、接受职业教育的主体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他们的现实生活的需要和能力决定了职业教育的教育目的、内容、方法、形式、水平等。也只有立足于现实生活的人,才能客观地分析职业教育的外在现象和内在规律。无论是理想的职业教育还是现实的职业教育,如果离开它的基本的逻辑起点,即现实生活中的人,都是不科学的。
职业教育立足于现实生活中的人,就不能漠视、回避、歪曲乃至否定人的权利与利益。离开人的权利与利益的任何关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先进性理论都是站不住脚的,离开人的权利与利益的任何职业教育思想都一定会使自己出丑。职业教育通过培养技能技术型人才而服务经济、服务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的经济、发展的社会本身存在的各种弊病要根据保障人的权利与利益而进行诊断和治疗,而生存则是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与利益,一群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人们,首先考虑的是吃饱穿暖。马克思指出:“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不讲人的生存,职业教育能生存吗?不讲人的生存,奢谈职业教育的终极关怀有意义吗?对人的生存的关怀才是最基本和最大的关怀。无论多么崇高的职业教育目标都不能离开人的生存这一基点,越是深深地立足此基点,职业教育就越坚实有力。
总之,为人的权利与利益而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永恒的和根本的目的:职业教育的万千行为,皆应立足人的生存;人们演绎出来的职业教育的气象万千,都要回归到现实生活中的人。为此,职业教育要与经济、社会一道经常检讨:我们是否忠于人的基本权利与利益。职业教育就要在这种经常的检讨中生存,在更为深刻的检讨中发展。
职业教育如何找准立足点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