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的学术愤青的最大危害(4月22日)


国际化的学术愤青的最大危害(4月22日)

 

关键词:国际化  学术愤青  民族虚无主义 

 

当下,有一种学术,游离于主流学术之外,不属于御用学术,由于其非主流,可以称之为非主流学术,而非主流学者又可以大体分为草根学派与国际化学派。由于其往往与执政者唱反调,经常以为民请命为核心诉求,总是发表一些愤愤不平之言论,因而姑且称为“学术愤青”。

本文主要说国际学派的学术愤青。

 

国际化的学术愤青总是会以民生问题为切入点,为民众多争取一些利益。

不管是民主权利、官场腐败、产业垄断还是政策制订、言论自由,学术独立,都是言必称欧美,猛烈抨击政府内部的贪污腐败,吞噬民脂民膏,凡事都朝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对比看齐。从数据分析上,从案例剖析上,从理论水准上,从收入水平与生活成本上的对比,言之凿凿地表明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甚至是部分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

相应的传媒在确保不犯原则性错误的红线的前提下,往往喜欢给这些学者提供畅所欲言的传播平台,待若上宾,貌似是讨好自己的受众,为民请命地对民众利益的呼吁,力争缩短中国与国际水准之间的差距。

 

应该说,国际化的学术愤青的出发点是好的。毕竟是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却不知道,她们针砭时弊,对权威造成质疑,只能在内部起到分裂与瓦解的作用,即使是出于好意,更多的是对当下的执政者不信任,嘲讽甚至是颠覆性的破坏。也会对团结一致对外形成内耗。所起到的恰恰是策动国内的反对派与国际的颠覆势力结合的作用,令亲者痛仇者快。

 

横向对比总会发现自己的差距,让民众内心极度失衡。

比如职员横向对比就会容易产生跳槽心理,夫妻关系横向对比就容易产生家庭危机并导致婚姻破裂,在城乡之间、城市之间的横向对比,就会产生躁动,民众导致各种形式的逃离与移民,政府不惜把有历史沧桑感的东西拆除,换上富丽堂皇的钢筋水泥。父母见贤思齐一般的把自己的孩子与优秀的孩子对比,就会加大孩子的内心压力与自卑,长久以来很容易形成逆反心理,关键的时候发挥严重失常。

当习惯于横向对比的时候,民众就会进而倾向于对现在的生活状况不满,采取或者逃离或者对抗,或者传播负面情绪的方式,或者酝酿反对的力量。如果执政者对此持续性的不关注,肯定会逐渐失去民心,其负面效果会越来越明显。

 

习惯性地横向对比所形成的内心失衡,难免会有失历史的深邃与未来的责任。通常都是“你看人家,再看看你”的感觉,以攀比之心来面对自身的不足的清醒甚至挑剔的认识,用显微镜将瑕疵与矛盾扩大化。以此搅动更多人的内心不再平静,同时通过出版物、互联网、甚至广播电视传媒等渠道以讹传讹。

谣言盛行,当局对谣言采取任何态度都被证明不妥。

假如执政者充耳不闻、听之任之则显得管理缺位,并有渎职之风险;假如执政者对相关言论一概封杀,则在民主的形象上有所缺失,会更大程度上激起民怨沸腾,以及对立情绪。假如执政者如临大敌,大力辟谣,则在公信力丧失的前提下,甚至会事与愿违,本来是捕风捉影的谣传,辟谣之后却让人愈加误以为是真实的,毕竟没有空穴来风。

 

在国际化的学术愤青及其追随者们看来,如此简单而清晰的矛盾都没有看到,甚至还在文过饰非,那昭示着几个方面的问题:或者是由于是意识问题,执政者没有危机意识,太愚蠢;或者是执政者自恃权利在手,或者对民众没有基本的尊重,是意愿问题;或者是执政者无力改变,医不自医,是自身能力问题。

不管是意识问题,是意愿问题,还是能力问题,所导致的就是越来越多的民众对当下的执政者不满。不管从哪个角度理解,都会导致对现任执政者的对抗程度的升级。

 

外族的扩张侵略本性,注定会采取蚕食、瓦解的策略的。乐得培养那种有国际化视野,并善于自省、勇于言之凿凿地发表不同政见的国际化的学术愤青。而国际化所宣扬的就是来者不拒的狂热,非理性状态的照单全收,将自己的一切都视作包袱与累赘,是需要丢弃的糟粕。

其实愤青发表言论的本质就是表达“我不满”,并力争得到更多更广泛的认同,当不满情绪被渲染到相当的程度,就会出现权威丧失,更多的会沦落为有一定学术造诣,并受雇于海外势力的学术愤青。

在国际势力的支撑下,学术愤青们的言论都如重磅炸弹,在国内外的舆论之中占有越来越重的分量,从虚的名头上,从实在的经费上,都不用担心没有人来买单。成为受雇于外来势力的一个群落——改革开放之前称之为汉奸、卖国贼,或者是侵略者的传教士。

但是,成就了自己在国际上的名望,聚敛了相应的物质财富的同时,却越来越重地渲染了民族虚无主义的形象,并任由那种思潮泛滥。随后的衍生结果就是政策倒戈、精英归附、产业标准与话语权,定价机制以及议价基础逐渐旁落。

 

当执政者被国际化裹挟,貌似是对现在的民众利益的尊重,从漠视到重视,表面上是与时俱进的一种进步,但实质上却是在逐渐脱离传统,脱离深厚的历史传承的责任。

假如民族虚无主义成为从民间到官方的最大的舆论力量,历史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就会被错误抛弃,真正代表民族未来的力量就会受到削弱。

当中国经济被连根拔起,当中国的政策围绕欧美的指挥棒转,当民众以移民其他国家,以消耗进口商品为荣誉,当民族经济背负“泛山寨化”的恶名而无法扬眉吐气,让舶来品成为身份与地位的炫耀,当精英蜂拥朝国外跑,为国际力量奉献自己的才华与智慧,我实在看不出这对中国的核心竞争力的真正形成与稳固有什么正面作用。

 

所谓的民意正在被绑架,朝与历史传统的背叛方向,朝的不是未来,而是列强的怀抱。

一个丧失了自己的根基的民族,一个以自己的传统为耻,一个以自己的历史为负担的民族,一个如沸腾的水一般,总想朝外溢出的民族,何以厚积薄发?让其他国家与民族刮目相看?

我从来没有看到过,背叛自己的祖先与同胞的人会有多么好的结局,那是注定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的。所以,还是希望国际化的学术愤青们,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使得自己出于为民请命的良知以及逐渐积累起来的学术造诣,不要被外族所利用,成为帮助外族蚕食同胞利益,颠覆自己民族根基的棋子与道具。

 

说一段史实:同治七年(1868年),曾国藩调任直隶总督。就在他任直隶总督期间,同治九年,1870年的6月21日,发生了天津教案。天津教案发生后,法、英、美等国一面向清政府提出抗议,一面调集军队进行威胁。曾国藩负责处理天津教案。天津教案以赔款杀同胞为结局。曾国藩在处理教案中也有“办理过柔”的地方,并追悔“以前为崇公(崇厚)所误,失之太柔,以后当自主也”、“办理过柔,寸心抱疚”

事实证明,天津教案,包括19世纪60年代后大多数教案的发生,从政治上看,是由于列强对华扩张与渗透步步升级,愈演愈烈,导致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中国人民反对基督教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基督教传教事业中渗入了侵略的特质。

对天津教案的处理,虽然让曾国藩抱恨终生,却使得他教导儿子曾继泽,通过不卑不亢的努力,曾纪泽通过坚韧的据理力争,加上左宗棠西征军对俄国的有利势态,经过修改的《中俄伊犁条约》(也就是俗称的《改订条约》),将中国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收回了伊犁九城的主权,以多付400万卢布的代价,换回了两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我们都应该审视自己。我们的专业,我们的经验,我们的智慧,我们的一切,我们都应该拿来做什么?不是帮助老外鄙视自己民族、自己的同胞、自己的祖先的。这才是我们的价值判断力,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举个例子,你的老婆说你什么不是,都可以;但假如别人说你的不是,她就会跟她拼命,这才正常。你的老婆,你可以对外人说是糟糠之妻或者贱内,但假如别的男人称呼其为“柴火妞”或者“贱女人”,你不跟他角斗就是有问题了;你把自己的儿子称作犬子也没有关系,那是礼数,但假如别人称呼你的儿子是“狗崽子”,你能不跟他急吗?!

所谓国际化愤青,就是大肆宣扬,——这就是一个狗崽子的民族!难道我们还要奉承他们,表示“您说的真对”吗?

中国人讲“家丑不可外扬”,内外有别,说的就是:家里的事在家里解决,没有必要在兄弟与同胞之间起内讧,让外人趁虚而入。

 

贾春宝

2011年4月22日星期五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京报网专栏http://blog.bjnews.com.cn/space.php

中国EMBA专栏http://www.chinaemba.com.cn/home/space.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