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让自己的装修钱,花得实在


如今市场上的装修公司数不胜数,但是一个好的装修公司,可以让我们的钱花到实在之处,不让自己的钱白花。

消费者在讨价还价中很难占到便宜

    中国消费者协会投诉部负责人邱建国说:“明码实价就是商品标出的价格与实际发生的交易价格完全一致。”

    在刚过去的“3·15”纪念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把 “我们推进明码实价”作为主题。

    现在市场上,经营者无论是“明码标价”还是“空口要价”,都明显存在价格不实、价格虚高甚至价格欺诈的现象,商场打折促销、消费者讨价还价成了一种习惯,商品的标价完全成了应付国家“明码标价”规定的一种摆设。同一件商品,会砍价者大砍大杀,买得价低;不会砍价者,吃亏上当。无论会不会砍价,一般总是买的不如卖的精。由于信息不对称,消费者与经营者相比不具有议价能力,消费者在这种讨价还价中很难占到真正的便宜。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放开不等于价格放任自流。国家“明码标价”的规定中“明码”的本质含义是要求价格公开透明,“明码标价”规定中“标价”的本质含义是要求经营者根据成本、合理利润以及市场供求状况标出不“注水”的真实交易价格。

跑了6个家居卖场,

仍然分不出哪个商家的标价是合理的

    与其他行业一样,家居行业的价格体系不成熟,透明度远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甚至可以用“混乱”来形容。

    当下很多家居卖场、装潢公司纷纷在展开促销活动,但正在装修的杜女士并没有因此高兴,反而更迷茫了。杜女士告诉记者,为了能买到物美价廉的纤维毛巾(microfiber cloth),她跑了6家卖场进行对比,最后却仍然不知道该相信哪个商家的标价。

    类似的困惑在家居消费过程中可谓屡见不鲜。网友“李兵爱吃大米”表示:同一品牌的产品,在不同的卖场价格却不一样,有的价格甚至会相差两三倍;网友“bath rug”求教专家:市场上大部分产品的价格都是商家说了算,没有标准可借鉴,如何才能避免不被商家欺骗?据新浪家居调查显示,有55%的网友在家居消费过程中遭遇最头疼的事情就是产品价格与商家宣传的不一致。

    除此之外,铺天盖地的促销、打折价也让人们直呼“看不懂”。“原价1468、特价499”,“全场折上折、尽享4.5折”,“卫浴套餐价省60%”……这些超低折扣在卫浴市场上并不罕见。高标价,低折扣,已经成为卫浴产品市场的销售“特点”。某卫浴(body brush)品牌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明码“虚”价已经成为目前卫浴行业人尽皆知的潜规则,甚至部分商家会在节假日之前对标签“动手脚”,先提价再打折。一项针对卫浴消费的调查显示,有1/3的消费者认为目前卫浴产品的标价体系混乱,相同质量不同品牌的卫浴产品价格差距大,而大品牌的产品价位又普遍偏高。很多消费者反映,在购买卫浴产品时缺少价格参考指标。

    至于装潢公司的报价单,消费者更是如看天书,等到工程决算时,总是“少补”,鲜有“多退”。

实现“明码标价”美

好愿景,尚需相关部门“给力”治理

    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价格出现波动原属正常。

    对家居产品来说,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不可控的因素太多,加上产品生产需要一个周期,不同周期的产品因成本不同而出现销售价格不一样是正常现象。特别是在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快时,会因某一批次产品和另一批次产品的成本不等,而导致销售价不同,如果短期内集中多次调价,很容易给消费者造成价格混乱的印象。

    对装潢报价来说,影响价格的因素也有不少。一是材料价格,产地远、产量少的材料相对本地产或常见的材料贵些;质地结实、使用寿命长的相对速成的材料贵些;品牌声誉好的大厂生产的相对小厂产的要贵些。二是工艺不同价格有别,工艺主要指施工人员的施工水平和制作水平,其中还包括工时的多少。三是施工管理人员的优劣,施工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家庭装修工种多,各工种交叉作业,工序的先后顺序对保证施工质量都是至关重要的。四是装潢公司资质、规模影响价格,优秀的装潢公司各种部门配备较为齐全,这些部门的运转都需要费用,这些费用都会体现在价格上。

    但是长期以来,家居行业的价格乱象显然已经超出了正常合理的范围。建材商家习以为常的不标真实销售价格的行为本身已涉嫌对消费者误导和欺诈,愈演愈烈的促销活动更是扰乱了价格市场秩序,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相当一部分装潢公司,惯用“低价揽客、高价宰客”的手段做生意,造成整个家居行业消费者和经营者相互的信任度越来越低,一方面是消费者不信任经营者,不管标的是什么价,都要“砍”一刀;另一方面,消费者的砍价习惯进一步刺激商家标虚价、玩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