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盘锦:保护生物多样性关爱海上“大熊猫”——海豹
《维权万里行》特约记者 陶凯龙 报道
2010年4月10日,由辽宁省民间环保组织--绿色盘锦举办的“保护生物多样性 关爱海上‘大熊猫’——斑海豹”的活动在辽宁省大洼县兴隆三百门前举行。
早上不到9点,辽宁省大洼县科协、绿色盘锦、学雷锋家庭联盟的志愿者就来到了兴隆三百门口布置活动场地,活动在10点正式开始,首先“绿色盘锦”会长钱亚超介绍了此次活动的背景和开展活动希望达到的目的。随后,志愿者张女士为该市市民讲解了有关于斑海豹的生态学知识,接下来向市民提问,与市民进行互动,更好的让市民了解和认识斑海豹,并为回答对问题的市民颁发了斑海豹明信片、胸章和小公仔等纪念品。
志愿者为愿意参与活动的市民以及学生手上印上带有斑海豹卡通图案的印章,并邀请他们在保护斑海豹的条幅上签名,市民对此项活动都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辽宁盘锦辽化小学三年四班的陈湘楚小朋友对记者说,现在斑海豹的数量越来越少了,我们都应该加强对斑海豹的保护。等我回到学校了,也要告诉我的同学们要了解斑海豹,更好地保护它。
活动的最后环节是志愿者用DV拍摄下市民代表对斑海豹的祝福,一名7岁的小代表王雪凝小朋友对着镜头说:“斑海豹,我想让你们能快乐、安全地成长。”
绿色盘锦会长钱亚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和谐社会要有人与动物的和谐,斑海豹是我们盘锦人的朋友,保护斑海豹是每一个盘锦人的义务。每一个盘锦人都应该了解它,更应该保护它,希望通过我们志愿者的这次活动能让更多的人认识斑海豹,强化大家保护斑海豹的意识。
“保护生物多样性 关爱海上‘大熊猫——斑海豹’”是绿色盘锦在大洼地区第一期环教活动,接下来还会陆续推出更多的公益活动,为盘锦市和大洼县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这次活动得到盘锦天润传媒和盘锦乐雅传媒的支持,他们分别在市区内两块全彩LED大屏幕全天循环播放斑海豹视频,向更多的市民传递斑海豹的信息。
相关链接:绿色盘锦全称为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环境科普公益协会,民政注册于2011年1月28日,是目前辽宁省大洼地区唯一的民间环保组织,组织的创始人为民间环保人士——钱亚超。
绿色盘锦的宗旨是倡导生态文明,传播生态文化,开展环境科普宣传和环境教育,环境信息咨询,环境信息交流,建设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平台,构建和谐社区,促进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斑海豹
斑海豹在分类上隶属于
哺乳纲、鳍足目、海豹科、海豹属。它的身体肥壮而浑圆,呈仿锤型,体长约1.2—2米,体重约100公斤,全身生有细密的短毛,背部灰黑色并布有不规则的棕灰色或棕黑色的斑点,腹面乳白色,斑点稀少,雄兽略大于雌兽。头圆而平滑,眼大,吻短而宽,唇部触口须长而硬,呈念珠状,感觉灵敏,是它觅食的武器之一。没有外耳廓,也没有明显的颈部,四肢短,前后肢都有五
趾(指),趾间有皮膜相连,似蹼状,形成鳍足,指、趾端部具有尖锐的爪。前肢狭小,后肢较大而呈扇形,其趾外侧长而内侧短,尾短小,仅有7—10厘米长,夹于后肢之间,联成扇形。前肢朝前,后肢朝后,不能弯曲,游泳的姿势就像人伸开手脚俯卧的样子,这种体型十分适宜在大海中
游泳
西太平洋斑海豹是在温带、寒温带的沿海和海岸生活的海洋性哺乳类动物,分布区主要在北太平洋的海域及其沿岸和岛屿,如楚科奇海、白令海、鄂霍茨克海、日本海和朝鲜海等。它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渤海和黄海,偶见于南海。
辽河入海口盘锦地区为栖息繁衍地,大连沿岸,长兴岛、旅顺沿岸等区域为其迁徙必经之地。
辽东湾是斑海豹在西太平洋最南端的一个繁殖区,也是我国海域唯一的繁殖区。每当进入10月份以后,这片海域就可陆续见到斑海豹活动的身影。入冬的1月~2月中旬,数十公里的海上冰排便成了斑海豹的天然产床。当3月辽东湾近海的冰雪融化以后,班海豹幼仔脱离亲兽,分散在附近海域和近岸觅食。分布范围可达整个渤海和黄海北部,双台子河口是幼仔出生地,也是斑海豹最主要的栖息聚集区。它们在这里的海滩上觅食、憩息、换毛,待5月逐渐游离渤海,沿经大连沿岸游离我国海域北上过夏。
分子遗传学研究证明,在全球斑海豹大家族中,辽东湾斑海豹最为‘另类’。” 辽东湾斑海豹自古就有不与别处斑海豹通婚的习俗,它们至今还保持着非常纯正的辽东湾血统。它与其他繁殖区的斑海豹有遗传差异,属于独立的类群,因此被命名为“辽东湾斑海豹”。保护这一亚种从遗传学和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说,都有重要的意义。
新闻链接:http://www.wqwlx.cn/news_detail.asp?id=39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