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图像遭PS
据《扬子晚报》报道:一封信,一张艳照,快递给扬州广陵区某单位领导,索要8万元“封口费”。当事人识破艳照是“PS”作品,昨天来到该市汶河派出所报了案。警方查明这张照片确实系PS作品,目前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说实话,看到这则新闻给人的感觉是幸亏这个领导没有做亏心事,否则破财免灾是必须的!
就在新闻刚刚发布出来的时候,记者发现在网络上转载的新闻高达近200条,几乎所有经过国务院新闻办批准的网络媒体和一些商业、个人的网站都疯狂转载。或许转载的目的是吸引人眼球,同时也在告诫那些不干净的官员们,留点神,小心上当了!
可是有一个问题,我们万万不能忽略了,也就是问题的焦点:为什么被诈骗的不是普通的公众?
从近年来国家权威部门发布的信息来看,许多干部贪污腐败都和包养情人或者不正当男女关系有牵连,媒体大肆报道的“日记门”等恶性事件更给官员集体形象大打折扣!
一方面是拥有绝对权利和财富的强势群体【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一方面是挣扎在温饱线上的普通公众,被称为人民的公众。
由于政府公信力的缺失和一些官员的贪污腐败,侵害公众合法权益事件时有发生,官与民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和谐社会的一大障碍,尽管中央加大整治官员贪污腐败并关注民生,推出惠民政策,但是遗憾的是公众没有看到真正的实惠。
反贪污腐败是件好事,但是官员的前腐后继并且花样以及手段不断翻新更是令人担忧。
正因为如此,一些抱有不良目的的人利用不合法的手段威胁诈骗官员的事件时有发生,有的是有事实,而有的是无中生有,捕风捉影。对于此类事件官员很少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更多的是忍气吞声,破财免灾。
而这样做在不仅仅某种程度上纵容了罪犯的猖狂,更是对于自身以及国家形象的侮辱。试想一下,作为代表国家形象行使行政权力的国家公务员一旦形象受损,不仅仅是个人的得失。
说的绝对一点,为什么被敲诈的不是普通公众老百姓?
原因之一就是普通的公众是弱势群体,在权利和财富没有优势,仅仅是挣扎在温饱的起跑线肯定没有被敲诈的必要。相反,正因为一些官员生活奢侈腐败,才给与一些人可乘之机,成全了一些人而坑害了一些人。
官员被敲诈绝对不是一种简单的社会现象,而是一种官场上不良的表现。
从深层次看问题可以发现,官吏的治理不应该从一些表面的现象考虑,加强督察、巡查和执法力度有助于更好的反贪污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