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立信和中兴的相关谈判已经超过3年,最近又一次爆发激烈冲突。月初,爱立信在英国、意大利和德国对中兴发起了专利侵权的起诉,要求有关当局勒令中兴停止在当地销售侵权手机,以及在德国停止销售中兴某些网络基础设施。
紧接着,中兴正式在中国区提起对爱立信的专利诉讼,主要涉及核心网、GSM及4G的多款产品,中兴说“我们有备而来。”
已经到了4G时代,但此时爱立信发起针对2G的诉讼耐人寻味。中国厂商在2G时代的议价能力很差,爱立信胜面会比较大。到不一定为了多少钱,主要是减缓中兴等企业在3G到4G转化过程中进军欧洲的步伐。
看中兴自己的表述:中兴目前在欧洲的土耳其、罗马尼亚、匈牙利、比利时、德国、奥地利等多个国家开始了系统设备的商用,还有10个国家正式进行产品交付。据中兴财报,2010年,欧美地区首次成为中兴通讯海外收入比重最大区域。
2010年仅仅发生在通信行业的专利诉讼就达到数百起。其中,苹果公司的相关诉讼达到46件,摩托罗拉达44件,三星达32件,诺基亚达到27件。专利纠纷在通信设备领域通常以双方谈判和解或专利交叉授权结束。
从3G时代开始,中国厂商开始懂得专利的重要性,中兴等注册的专利数也越来越多。也许一开始还不至于让爱立信这样的通信巨头头痛,但是从量变到质变的结果就是:老牌巨头难以遏制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参与竞争了。
中国企业即使有了一些专利,走向国际市场依旧艰难。国际市场对中国企业的“歧视”无处不在,西方国家各种“莫须有”的担忧背后,实际上都是市场保护主义和贸易壁垒使然。他们清楚得很,一旦中国企业进去,对其本国固有产业链的将是致命一击。当然,就像60、70年代西方这种市场歧视也体系在对日本企业身上,如丰田、松下、东芝;80、90年代,再一次体现在对韩国企业的歧视,如三星、现代。进入2000年后,西方对中国企业的排斥愈演愈烈。实际上要让西方企业、市场认识和了解对中国企业(产品),也绝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说这些也无关爱国主义,产品质量好、服务好才是关键。多输出一些含金量高的产品是关键。山寨的东西就别往外弄了。
中兴诉爱立信:从量变到质变
评论
2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