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北京天地超云科技有限公司的全系列25款超云服务器在北京亦庄云基地面世。至此,北京市已完成了全国最完整云计算产业链的布局,北京的云计算步入了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未来将建成亚洲最大的超云服务器生产基地,在“十二五”末期,北京的云计算相关产业收入将达到2000亿元。据互联网观察人士罗百辉了解,除北京的“祥云计划”外,上海、深圳、无锡、杭州、重庆等城市都在大力发展云计算产业。国产的服务器品牌曙光布局在天津、浪潮在山东,外资品牌如IBM、DELL、HP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已形成了一定的优势。
北京:实施“祥云计划”
到2015年,形成2000亿元产业规模,建成亚洲最大超云服务器生产基地。
上海:实施“云海计划”
到2012年,培育10家年销售额超亿元的云计算企业,带动信息服务业新增经营收入1000亿元,打造“亚太云计算中心”。
重庆:实施“云端计划”
到2015年,建成云集上百万台服务器、上千亿元规模的“云计算”基地,成为全球数据开发和处理中心。
广州:实施“天云计划”
到2015年,云计算应用水平将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构建世界级的云计算产业基地。
亚洲最大生产基地
进入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北工大软件园,位于入口右手边第一幢建筑就是北京云基地。北京天地超云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韦轶群告诉记者,由北京市经信委、亦庄开发区与宽带资本联合创建的云基地总建筑面积7800平方米,总投资金额达到5亿元。云基地是北京市“祥云计划”云计算基地之一,也是由北京市政府给予免租支持的新兴高科技产业开发引智基地。据了解,目前入驻云基地的10个公司业务包含了云计算各个环节,包括分布式数据中心、云服务器、瘦终端、云存储等硬件产品;云操作系统、桌面虚拟应用系统等基础软件;智能知识库、数据挖掘系统等应用软件;以及云系统集成,整体构成了云计算产业链。
云计算产业就是为计算机、互联网提供高效服务的产业,云基地内的各个公司打破了传统的办公形式,不同公司的员工在同一个平台工作,每个员工的工位上都贴上了姓名和所属公司。目前入驻云基地的公司员工已有600人。而不同的公司在一起办公,是为了营造一种共同创业的环境;另外一方面,不同的企业所专注的领域不一样,在硬件、软件、应用等工作中可以快捷地进行一些沟通和协调,提高工作效率。这在管理层面,为云计算产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正是这种理念,使云基地再一次创造了“北京速度”。“在北京市经信委、亦庄开发区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从去年6月开始谈判,到入驻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而去年12月云服务器产品就已经下线。云基地云服务器的一期产能约为每年5万台,二期可以达到10万台。未来这里将建成亚洲最大超云服务器生产基地,带动服务器相关产业在北京落户,相关的配套行业,比如主机板、模具、机箱、背板等生产都将集聚到北京,使北京成为服务器生产和研发的基地,服务全国和全世界。
基于云计算的IT技术架构将企业构建IT环境的成本降到了原来的1/10,云服务器实现了超高密度、超低能耗,如果企业应用更是能够节约巨大的成本。云计算是一种全新的IT架构,这个架构比传统的架构是衍进式的进步,企业都可以改用云服务器。这也正是我国为何要大力发展云计算的原因之一。北京市经信委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处处长姜广智告诉记者,云计算可以降低行业的总体成本,会使各种IT应用高速实现,比如要花三个月,现在可能几十天,使很多中小企业能够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传统IT应用价格较贵,形成了入门的一道坎儿,很多中小企业很有创新的想法和模式无法实现。而云计算突破了这道坎儿,为更多的中小企业和新的企业提供了一个发展机会。
北京正在布局云计算中心。据罗百辉了解,北京之所以可以称为国内最完整的云计算产业链,不仅是在服务器、软件、应用等环节,在芯片行业有龙芯、君正等企业,在集成电路有中芯国际等企业,在显示领域有京东方等企业。如果将这些全部串联起来,北京从最底层的芯片、集成电路到显示、到服务器、到瘦终端、集装箱的数据中心、云的操作系统,包括项目的具体应用,已形成了非常完整的产业链条。
云计算是智慧城市的基础支撑,云计算能够实现大数据的计算、海量数据的计算,能够随时随地提供服务,是实现智慧城市的一个基础,智慧城市要想真正实现智慧,一定会需要云计算在后台做支撑。云计算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个重点,已经纳入北京市信息产业的“十二五”规划,云计算的项目也会在北京市层面得到资金和投资的优先支持。规划当中也明确提出目标,到2015年,北京云计算的相关产业收入将达2000亿元。
云计算产业将会带动软件、信息服务、互联网、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数据中心等行业的发展,应该说是对整个计算机、互联网产业链的重构。北京市经信委曾经进行过一些统计,云计算产业会影响从芯片到终端的90多个环节。目前,北京的云计算产业处于发展的上升期,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北京的云计算产业在全国来说发展最早、发展水平最高、产业最完整,而且发展得很务实。罗百辉了解到,除北京的“祥云计划”外,上海、深圳、无锡、杭州、重庆等城市都在大力发展云计算产业。国产的服务器品牌曙光布局在天津、浪潮在山东,外资品牌如IBM、DELL、HP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已形成了一定的优势。
云计算助力企业信息化腾飞
近年来,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已经渗透到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各个方面,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发展的环境也不断的改善。而针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相关问题,沈阳机床顾问牛孟渔称:“‘两化融合’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信息化在企业的产品、技术、管理、服务等各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他表示,技术融合是产品创新的重要保证。
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发展,消费群体对大型、高档、全个性化的装备制造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大型、高档、全个性化产品的最佳生产制造模式是‘项目管理和项目制造’”,牛孟渔还强调,大规模定制是制造业生产模式转变的又一方向。
进入2011年以来,云计算的概念在政府、厂商以及传媒的不断推动下变得越来越热,云计算的落地应用也在不断涌现,罗百辉指出,云计算将是中国IT产业不能再错过的发展机遇,借力云计算推动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全面提升中国的整体竞争力迫在眉睫。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在经营成本不断高涨以及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双重压力下,进行信息化改造势在必行,但是受限于观念、资金以及人力等诸多障碍,中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一直没能进行实质性的进展阶段,直至云计算的出现,以及包括中国最大的在线应用提供商百会这样的云计算应用厂商的涌现,才让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可以完全摆脱过去的种种桎梏,尽享信息化带来的各种便利。
云计算具有可以将信息化建设过程交付给专业服务商进行托管、按需获取服务以及快速伸缩性能的优势,这对中小企业而言至关重要。在传统IT时代,获取信息能力的过程往往意味着首先企业要有一支自己的专业IT服务团队,这不仅意味着额外的庞大人力成本开支,更要求企业的主管自己也具备一定的IT意识和技能。除此之外,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硬件设备和软件授权都必须一次性采购,这就要求企业要一次性付出一大笔成本来进行部署和实施,而且一次性的投资势必要冒着一旦投资失败,在信息系统完全不能够满足企业使用需要的情况下,退出成本居高不下。云计算的出现完美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例如百会提供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就可以让企业主自行选择其所需的信息产品和服务,选定后企业不需要购买硬件和软件授权,更不需要自己建设IT服务团队,直接通过互联网就可以获取相关信息产品和服务。而且获取服务的成本可以完全由自己灵活把握,最初在试运行阶段可以只购买少数使用者以及短期的授权,如果试用下来发现适合自己的企业,再购买更多用户以及更长时间的授权。而当企业想压缩规模或者停止服务,完全不需要考虑退出成本的问题,随时停止续费,随时就可以结束服务。这种灵活而且便利的方式,让中小企业可以更为自如地实现信息化建设进程,更快快速地享受到信息化所能带来的诸多利益。
更为重要的,基于云计算体系的在线应用服务,如同其他互联网应用一样,其天生就具有为协作而生以及更为易于集成的特征。百会旗下提供的二十余款各种信息化应用,从在线Office到企业邮箱、从客户关系管理到项目管理、从在线储存到知识管理等工具,都非常适合于企业内部以及内外部直接的协同和合作。同时这么多企业运营所必须的工具都可以通过同一账号登录使用,彼此之间天然集成,让过去同一企业中各种不同的信息化应用需要各种账号密码进行登录以及信息流转不畅的问题得以完美解决。
通过云计算,在以百会为代表的云计算应用提供商的不懈努力下,中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必将插上腾飞的翅膀,一次性跨越漫长的发展过程,直接站上与世界接轨的先进行列。
相关链接
何为云计算?
云计算就是把网络当做计算机,终端则可以用手机、掌上电脑、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机。因为运算和存储都在服务器上,今后,用户手中的终端将变得更简单、更省电。其实,云计算这个产业并不是飘在空中的,它的雏形已经开始了应用。比如E-mail服务、搜索引擎,乃至苹果的iPhone和iPad,都是对云计算的应用。
多地布局云计算产业链助力企业信息化腾飞
评论
1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