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下,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潮”向何方



苏渝

由中央财经大学MBA教育中心、中央财经大学MBA校友金融俱乐部、华夏时报和灵思传播机构共同主办的“2011·中国金融天阶论坛2011424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十二五时期中国金融业面临的挑战。夏斌、张晨、陈刚、谭明、水皮等多位专家学者,针对:十二五时期中国金融业面临的挑战,谈了自己的看法,观点新颖,角度不同,笔者也想来凑凑热闹,谈一下十二五”规划下,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潮”向何方?

“十二五”时期的中国经济发展将发生以下演变。

首先,国家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体制将逐步弱化,大企业型与企业家型相混合的市场经济体制将逐步确立。

其次,消费将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内需的扩大将推动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

第三,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将加速推进,建设更为强大的工业体系依然是“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内容。

第四,在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同时,城市化将成为政府的战略选择,城市化进程将大大加快,由此带动内需的快速增长。

第五,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将成为“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主题。

第六,在发达国家“去杠杆化”的浪潮中,中国经济将加快“加杠杆化”的进程。第七,金融创新是“十二五”中国金融业发展的主旋律。

第八,金融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

第九,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审慎推进,积极参与国际金融体系重建。

我觉得十二五是我们国家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时期,应该说,是处于一个新的经济全面转型的发展期。谈到经济转型,我觉得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也处于几次的转型,应该是两次。从1978年到改革开放一直到2000年,中国经济应该是从工业化的初期开始。2000年以后,实际上进入到了工业化的中期。从十二五开始,中国的经济是不是进入一个新的后工业化时代,按照西方的说法或者说向服务发展的新时代,包括知识经济、低碳经济的时代,我觉得应该起码朝着这个方向在走。所以,十二五中国的经济处于一个全面的新的转型的发展期,转型有几个方面体现:首先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就是说,前三十年经济保持了9.7%的增长速度,十一五十五都是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从十二五开始,中国的经济是不是会进入到一个中高速的的增长时期,比如7%。一方面是由于资源的约束日益加大,另外中国的经济总量也日益增大。所以,这两个方面都决定中国的经济增长不可能再超高速的发展,我们的资源环境忍受不了。这是一个方面的转型,尽管在这些方面各地的发展,从地方的政府角度看十二五都是10%以上的增长速度,中央和地方在这些方面还是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从中国总的发展来说,我觉得好象还是7%的增长速度更好。

受“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演变的影响,这一时期中国金融业的经营与发展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首先,世界经济格局的调整将使得中国银行业的发展速度减缓,经营国际化的风险也会有所放大。其次,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将使得企业更趋于多样化和大型化,商业银行的风险识别能力面临挑战。第三,在大城市发展进入极限的情况下,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载体将集中于二、三线城市。这些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潜力、企业规模、技术水平、诚信文化等相对较薄弱,这将对中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挑战。第四,尽管新能源、新技术、低碳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但目前还没有发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驱动力,而由于配套设施、宏观调控等不足,新兴产业将会出现低效、低附加值和过剩的风险。第五,中国人口红利日趋衰竭,老龄化进程加快,投资和消费能力都受到制约。同时,市场化、对外开放等经济发展动因的边际效应减弱,在世界经济有可能出现的长波萧条期,国内外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都会传导到中国的金融系统。第六,在经济金融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背景下,“走出去”是中国金融业的必然趋势,但从中国金融业目前的管理素质、创新能力、客户基础、业务结构、竞争能力和国际化经验等来看,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必然会伴随许多风险。第七,从金融业自身的素质看,尽管已有的改革成就卓著,但公司治理还不完善,内控机制仍不健全,基础管理比较薄弱,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力有待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也需要提升。

展望,“十二五”时期,我觉得在金融的走下去走出去两个方向,应该做出更大的成绩,在这儿呼吁一下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予关注和支持。支持什么?第一,对于大量的小企业、微企业、农户放款,大银行来做很困难,要发挥小金融机构的作用,发挥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的作用,但是他们融资能力有限,中国不缺储蓄能力,我们有大量的能力把储蓄搞上来。所以,要建立批发融资机构,委托一些大银行把社会的资金积攒起来,然后向中小金融机构批发融资,典型的向只贷不存的小额贷款公司批发融资,由他们零售给微企业、个体户和农民。境外也是如此,这样我们走下去就要建立基层、小额的草根机构,同时给他们批发融资。另外,要支持中国金融企业在境外发展机构,分支网点,我们在外国的网点非常小,到处都是花旗的小伞,还有汇丰的几个小菱形,看不见工商、中行、开行更看不见了。现在这么多的国际活动,人民币走出去、全球化,是需要金融先行,机构要出去,队伍要出去,政府要支持他们,简化审批,促进他们走出去。第二,要多种方式,比如委贷、库存、期货购汇等等,或者共同投资、联合贷款,把资金给他们支持他们走出去。我们解决通胀问题,我认为既要堵更要疏,是国际收支平衡,是把人民币往下走,把人民币往外走,把美元还回全世界。

当然,“十二五”时期中国金融业也面临着一些机遇。比如,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演变将为金融业开展国际、国内业务提供很多新的机会。再如金融业,的金融生态环境将会不断改善,中国金融业环境将更加成熟和稳定,的金融业经营质量将会由此得到提高。

总的看来,“十二五”时期的中国金融业将面临国际和国内全新的经济金融环境,传统的经济模式、发展方式、经营结构和管理体制将很难适应这些新的变化,所以,加快经营模式和发展方式转型,进一步扩大金融业的对外开放,继续强化和改进金融监管,从而不断提高中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将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潮”向更远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