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裸裸的游戏,赤裸裸的毒害


               赤裸裸的游戏,赤裸裸的毒害

今天看到《中关村在线》的一篇报道:“被撕掉的外衣 赤裸裸的网游需要马赛克”,真的是令我愤慨不已!我非常感谢此文的作者,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用详尽的事实揭露某些无良游戏厂商的可耻用心与卑鄙手段,并对此作了入木三分、鞭辟入里的剖析与批判。希望大家都来看看,一起声讨不良网游泛滥成灾,毒害千百万青少年玩家的恶劣现状。

从2004年青少年网瘾引起高度关注以来,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种媒体连篇累牍地做了破纪录的长期报道。但是,时至今日,这一问题非但没有得到解决,有害网络游戏的质量却是每况愈下!这到底是为什么?胡总书记早就提出反对三俗文化,而如今的网络游戏中,三俗毒素是最多也是最有害的,可至今还是没有人来真正管一下。

随着每年游戏产业暴利收入的节节上升,受害的青少年和家庭越来越多,某些游戏厂商竟然还获得嘉奖——嘉奖他们什么?当他们在颁奖典礼上举杯欢笑的时候,有多少因为沉迷网游而堕落犯罪的孩子在少管所里不能回家?有多少玩网游成瘾的大学生被退学待在家里继续浑浑噩噩地打怪升级?有多少面对孩子网瘾而束手无策、痛苦绝望的家长和老人在四处奔波却求助无门?这种“网游致富几人笑,孩童迷途万众伤”的病态现象为什么如此猖獗地大行其道?

 

           被撕掉的外衣 赤裸裸的网游需要“马赛克”

                  2011年04月27日 来源:中关村在线

  中国的网游行业经过几年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财富神话,而时至今日,却已经形成了一个严重的病态期,网络游戏在玩家心里的形象已跌至最低,留给大家的,永远只有那些低俗、山寨、圈钱....  游戏圈一直就是个低俗的娱乐八卦圈,各种事物层出不穷,今天出了个“XX门”,明天就有报道说女主角是XX游戏玩家;这不,最近刚有了3D那啥团的电影上映,就有厂商推出活动送电影票了,赤裸裸的“性营销”在如今的网游市场已是司空见惯。

  网游何时能够有一套完整的法律约束,厂商间何时能够有一些自律,网络游戏何时能有一块遮羞布?

  最近游戏圈令宅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就是《洛奇英雄传》的裸体补丁事件。所谓的“裸体补丁”,就是专门为某游戏制作的补丁程序,安装该程序后,游戏人物角色就会以裸体形式出现。

  若是要追溯裸体补丁的历史,其实在很早几年前就有了,《魔兽》,《天堂2》,《卓越之剑》等游戏都出现过裸体补丁。此次《洛奇英雄传》再次出现裸体补丁事件,是玩家恶意所为,还是厂商游戏为之呢?众所周知,《洛奇英雄传》在宣传中打着的旗号就是“18禁”,在国服游戏中刚刚公布一段成人内容十足的视频之后不久,补丁就流出。而最大的受益者,莫过于厂商,这种噱头十足的内容,媒体自然会往好位置放,玩家都爱看,宣传效果自然也好。

  如果说是玩家恶意所为,对于一款刚刚进入市场的游戏来说,那也太不济了吧,何况正赶上游戏内测时间?

  为大家放出一段18禁《洛奇英雄传》视频,当然,补丁图就不给大家放出了,要和谐友爱。

  做游戏就像拍三级片

  “裸体补丁”事件,也只是如今整个网游市场的缩影。而现在的游戏也做得越来越像三级片一般,从最初不过一些标题党,标榜着什么同居,无非是游戏中有个什么结婚恋爱系统之类;什么女玩家裸体玩游戏,不过是拍了一张露后背的照片而已。这套路玩久了,大家也就不认账了,于是乎人物角色越来越性感,越来越暴露,三点热裤,大波乳摇不断在玩家们面前....

  “性文化”越来越受到厂商们的青睐,以“性”为突破口,利用人们喜欢刺激和诱惑的原始本能,来吸引更多的人进入到网络游戏。本来作为一种营销手段,无可厚非,但为了更多利益,无所不用其极,用尽一切涉“黄”的方式来引诱人们去游戏,而不是将心思用在如何改进自己的游戏之上,委实让人觉得不堪。

  网游的赤裸裸不仅仅只是在游戏的内容上,在整个“性营销”中,游戏宣传方式又如何躲得过这邪恶的双手。从最初单纯的明星代言到艳照主角,网游代言之路越来越走向低俗的下限

  最初的美女明星代言,不过是为游戏唱唱主题曲,拍几张COS照片,游戏中弄个形象NPC,与一般市场上代言无异,利用明星的影响力,很正常的进行市场营销。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美女代言走向了草根化,所以说,对于大众来说不知名的代言人,厂商们的代言要求越来越高,色情擦边球越来越多。而代言人们也为了出名出位,于是便有了一些超大尺度所谓的静态电影,裸熊等各种各样的代言宣传。

  而已经出名的一些艳照女主角们那可是不可多得的资源,成为了游戏厂商们争抢的代言对象,什么兽兽、闫凤娇等等,大家都懂的。在前段时间在网络红极一时的“充气妹”,靠着“充气娃娃”炒作起来,而最后发现其实也是某款游戏的幕后炒作。

  当然,网络游戏的赤裸裸现象不仅于此,除了大打色情擦边球之外,对于玩家来说,最深恶痛绝莫过于网游的圈钱行为越来越赤裸裸

  还记得最初的网游吗?那时候是没有商城买卖RMB道具的,极品装备是打BOSS看人品拿的,不用的装备是可以随意交易的,而这些,现在的游戏中还能找到么?  任何企业都是以营利为目的,玩家花钱玩游戏,花多花少,那也是玩家自己心甘情愿买单,这一点无可厚非,而事实上,很多游戏却利用消费者的习惯进行圈钱行为,玩家们如同圈养的绵羊一般等待被宰。

  如何才能称为圈钱?当然是一通无形的栅栏把你给圈起来,比如说商城的道具吧~普遍游戏都会送你一些,等你用成习惯了,用完了,厂商也不再送了,你是怎么做的?当别人吃着商城双倍N倍物品时,你又是怎么做的。或许你可以说我可以不花钱的,或许大家都可以不花钱的,但厂商却抓住了大家攀比不服输的心态让玩家在游戏中“被花钱”。RMB卖着箱子钥匙,免费送箱子,这是啥玩意儿!?今天大出血砸了把极品装备,下周游戏更新版本,更高级的装备深情的呼唤着你,下下周你的这装备已经是白菜价....

  零零总总加在一起,网游的“畜牧业”,确实很发达。

  模仿是最稳妥的创新

  “模仿是最稳妥的创新”,这也是游戏界中一大BOSS所说的一句赤裸裸的话语,模仿与创新永远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创新和模仿都是一种寻求成功的手段,成功的创新往往是从模仿开始。

  然而在游戏行业中,模仿却成为了一个主流,或许可以用一个更贴切的词,“山寨”,国内网游山寨能力之强大,让你不服不行。甚至在游戏职位招聘中明确写着“会破解”。  山寨,不合理却合法,往往从一些大厂商的垄断式山寨开启,直接将小企业创新扼杀在摇篮,所以说不是不能创新,而是不敢。山寨与外挂、私服不同,游戏创意的剽窃不是技术上的侵权,而是理念上的侵权,这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剽窃,在法庭上对战几个小时也无法举出有力的证据,古今中外皆是如此。

  游戏是一种创意性较强的产品,因而受到“山寨”的影响十分严重。遍地“山寨”虽然会使得市场暂时的繁荣,但严重的同质化越来越难吸引到用户,投机的心态使得游戏服务质量较低,最重要的是山寨猖獗导致无人再敢原创作品。

  曾经的我们亦是很爱网游的,为了它我们可以不用吃饭,可以通宵达旦。你最后一次登录网游是在什么时候?你有多久没有和战友一起并肩作战?还记得么?或许我们都不会再记得。什么时候还能还网游一片纯净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