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强国要远离“打小抄”


  众所周知,在考试中获得理想的分数要靠平时一点一滴的努力,而打小抄既骗别人,又骗自己,因而也最令人不齿。对于中国这样的贸易大国来说,也同样是这个道理,如果在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不注意尊重并有效保护知识产权,一天到晚总琢磨着如何能像“打小抄”那样耍一些小聪明,那么,中国也永远也不能够实现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理想。之所以如此认为,根本出发点就是在于有效保护知识产权关乎整个国际分工利益链条融合和发挥作用。

  相对于产业链条前端的研发环节与后端的营销环节来说,中国在当代国际市场分工中所处位置更多体现在中间的加工制造环节,而有些人似乎觉得中国发展高制造业就意味着长久与低端定位相伴。的确,中国应当向国际产业链条的两端来拓展空间,但这绝不意味着成为世界工厂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从长期的发展方向来看,制造业的发展也有一个升级换代的问题。实际上,国际产业链条实际上是一个利益链条,其中的哪一个环节的利益被忽视,国际产业分工的完整性和有效性都会大打折扣,而要做到确保国际产业分工链条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就必须打造与此相对应的知识产权保护链条。

  在当今国际市场上,各国在竞争力上的比拼实际上是背后要素比拼。然而,如果过于注重比拼低端要素,充其量中国也只能够成就一个贸易大国,而要想成为贸易强国,中国就一定要在高端要素比拼的过程中有所作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据海关统计,2001-2010年间,我国出口增长4.9倍,进口增长4.7倍。事实上,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就已经占世界贸易总额的9.6%,成为当今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对于长时间处于封闭状态的中国来说,成为贸易大国这件事应当是一件很光彩的事情。现在的问题是,拼劳动力成本、拼资源消耗乃至拼低水平重复建设那种粗放式的对外贸易增长已经越来越显得不可持续,因而,中国不应当仅仅局限于成为贸易大国的欢愉状态,而是要从培育高端要素入手,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努力打造具有持久国际竞争力的贸易强国。

  中国走向贸易大国的一路苦旅告诉我们,在当今国际市场竞争中,保护知识产权至关重要。事实上,与劳动力要素要追求工资回报、资本要素要追求利息回报以及土地投入要追求地租回报一样,高端要素的投入也同样需要追求回报。作为商品化的技术投入,知识产权的回报在很大程度上要体现在专利使用费之上。不难看出,无论是劳动力、资本、土地这样的传统要素,还是知识产权这样的高端要素,都是国际分工利益链条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根利益链条的哪一个环节断裂,都不可能带来完整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作为在当今国际市场上参与高端竞争的最重要要素,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的预期会要远远高于传统要素。然而,预期回报毕竟不能够等同于现实回报。由于具有低成本的外部可扩散性和易复制性,如果我们不去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中国的企业即使拥有再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只要被其他同行“打小抄”,那么,各种研发投入也只能够为他人做嫁衣裳。反过来,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国内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积极性,而最终结果就会促使我们的企业继续热衷于这种拼劳动力成本、拼资源消耗乃至拼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果真如此,在全球科技革命不断加速的时代,由于缺少了技术创新的“给力”,中国贸易强国之梦也永远只能够是“梦”,甚至贸易大国的地位也有可能被动摇。

  为了加快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步伐,必须从挖掘利益链条入手,在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强化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此,有必要着重从以下环节为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号脉”与“开方”。

  首先,国内一些企业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过程中,更应该充分意识到保护自身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成为当今世界上的贸易强国是一个大范围的宏观目标,而这个目标的具体落地位置在很大程度上要体现为增加出口由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出口比例。不过,现实的情况并不是非常令人满意。两年前,广东省湛江市就已经拥有3个中国驰名商标产品、13个中国名牌产品和45个广东省著名商标产品。然而,由于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只有5家权利人、5个商标和4项专利在海关备案。由于没有在海关“挂号”,湛江市许多企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特别是在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的欧美市场上处于“裸战”状态。

  其次,国内一些企业保护自身知识产权的能力有限,迫切需要有关部门强化政策支持。尽管还存在一些却反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知盲”,但也不可否认,迄今为止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充分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现实最突出的问题是,对于出口企业特别是众多中小企业来说,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实际上,知识产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仅靠企业的自身力量往往并不能够达到预期效果。据了解,企业在欧洲申请一项专利需要花费大约是中国国内申请费用的50倍。应当看到,在品牌还不是很响亮的时候,我们的企业往往认为花钱进行知识产权保护不值得,而一旦企业将品牌做大做强并且做出名堂,在国际市场上却往往会遇到像商标抢注那样的知识产权侵害。为此,政府部门理应在适当的机会对出口企业保护自身知识产权助一臂之力。作为国内出口企业云集之地,东莞企业在获得国内发明专利授权后,东莞市财政每项补助1万元,获得港澳台授权的发明专利每项补助1万元,而在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获授权的发明专利每项补助5万元。从全国范围来看,各地政府对保护知识产权给予的政策支持力度差异很大,整体上还需要进一步给力。

  再次,国内一些企业对保护知识产权的途径缺乏认识,需要政府部门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绝不仅仅是好的一本专利证书那样简单,如何将专利用好则更为重要。除了转让专利技术的收费之外,现阶段中国出口企业要将保护知识产权的重点置于专利与商标侵权方面上来。固然,我们的企业可以通过诉讼途径维护自身的知识产权,但在国际贸易中,通过这种事后救济方式来维护自身知识产权成本比较高,成功率也难有保障。遗憾的是,现阶段国内一些企业还没有充分意识到办理海关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意义。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一些企业既没有办理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也没有及时向海关申请扣留侵权嫌疑货物,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自身知识产权一旦受到侵害,只有“自认倒霉”。相比之下,通过海关知识产权备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事前防范的效果,对违规企业的惩罚也比较容易操作。

  此外,针对国外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也需要进一步强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知识产权保护也同样是这个道理。我们希望自己的企业知识产权不会受到别人的侵害,而先决条件就是要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从知识产权保护这件大事来看,我们的企业一定要远离各种各样的国际侵权行为,而海关、质检等也同样必须重视保护国外企业的知识产权。

  专利制度对于保护知识产权来说不可或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同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国的国际专利申请量由2009年的7900件增加到2010年的12339件,总数位列美国、日本和德国之后居第四位,增幅达到了56.2%,而同期我国出口贸易总额的增长幅度为31.3%。从目前来看,强化进出口环节的知识产权保护已经引起展开,如加大对进出口环节侵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生产、流通、出口环节的执法检查信息沟通,加强外向型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加强与国外的交流合作。

  不难看出,在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过程中,只有努力构造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的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链条,才能够有效维护进国际分工各个环节的利益诉求。也就是说,在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的利益链条过程中,我们既要防止被别人“打小抄”,也不能够漠视自己的企业打别人的“小抄”。唯有如此,才能够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者“打小抄”的违规成本,为中国的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创造更为公平的竞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