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年轻人的婚礼


    一个29岁的年轻人要结婚,挺正常的一件事,但据说全世界有20亿人通过各种方式围观,这是想让人羡慕还是嫉妒?这个家庭里的“大事”,很多国家、地区、民间团体都要送礼,他是大救星吗?还是人们逮住机会巴结权贵?婚礼预计花费2亿多人民币,这种奢侈,可以救活多少饥饿的穷人?国家情报机关严阵以待,生怕有人捣乱,5000多名警察遍布各个角落,沿途建筑上还安排狙击手,这算“扰民”吗?或者,这个婚礼害怕谁?它的假想敌是谁?婚礼还有小型阅兵,还有空军飞行表演,国家财政为何就要为这个年轻人这样大笔支出?1900份邀请函,都是金钱世界、上流社会的成员。还要在城市的街道上实地彩排,……这样一个奢靡、浪费、扰民、公款私用的婚礼,就是为了一个“富N代”、“官N代”、“权N代”,中国的媒体为何一窝蜂地捧他的臭脚?
    媒体一边批评中国国内的富人奢侈、官府扰民、公款私用、权贵傲慢等等,为何到了一个英国年轻人身上,同样的事情,媒体的腔调全变了?全变成阿谀奉承了?西方文明号称追求人人平等,这也是“民主”的基础。不管怎么解释,一个世袭的王权,一个拥有法律所赋予的永久特权的王室,都是违背人人平等原则的,都是不符合“民主”原则的。所以,美国的开国元勋才会痛骂这个施“暴政”的王室,才会说它“完全不配作为一个文明国家的元首”。“民主”的美国,就是用这种痛骂英国王室的方式开始建国的。为何当今的中国媒体忘记了托马斯-杰弗逊精彩的文笔,转而对这个年轻人的婚礼大肆渲染?难道因为洋人比中国人高贵吗?
    这个欧洲王室,曾经对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他们的王冠和王袍上,浸透了几代中国人的血汗。因为他们的野蛮和贪婪,几代中国人落下了“东亚病夫”的称号。这个王室利用慈禧太后这个老女人的私心,在中国民众身上敲骨吸髓。他们还派人做了中国末代皇帝的私人教师,企图让那个腐败透顶的末代皇朝继续为英国的利益服务。他们还企图侵占西藏,未能达到目的,便挑拨西藏脱离中国。他们开着炮舰来到中国,没有公平,完全是强盗的行径。他们抢劫圆明园,抢不走便烧光。他们向中国贩卖鸦片,英国政府则支持、保护、参与这一黑社会行为,并从中抽取巨额保护费。他们长期控制中国的海关,让中国企业与英国企业在国内外市场都无法公平竞争。他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与欧洲其他国家打得体力不支,不得不找中国人帮忙。中国人说:我们可以派兵,英国人说:只能派劳工。因为一旦中国派兵,就变得与英国平等了。然而,他们根本不把帮他们挖战壕、运弹药的中国劳工当人看。……就是这样一个对于中国犯下累累罪行、罄竹难书的国家,我们的媒体居然还同他们的官方机构一起,发起什么“祝福”活动。中国人这么贱吗?这么健忘吗?也许有人会说,过去的事提它干嘛?的确,知错能改,应该被接受。但是,当我们一再谴责日本不愿道歉的时候,我们听到过英国为他们的野蛮、残暴、无耻,而向中国表达一点点歉意吗?有了英国这样“文明、先进”的榜样,我们又怎能只责怪日本呢?
    英国把一个年轻人的婚礼大张旗鼓地搞得轰轰烈烈,有它的深刻用意。很多年前,这个年轻人的妈妈嫁给他父亲的时候,英国民众对王室的感情被煽到了顶点。英国说起来是一个“民主”国家,因此,为了追求真正的民主,英国国内始终存在着废除王室的要求。当年,戴安娜童话般的婚姻使得废除王室的民主声音降低了。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那个曾经童话般美好的王室婚姻,只是一个虚幻的童话。这个婚姻后来在王室的贵族传统中,变得乌烟瘴气,偷情,出轨,离婚,车祸疑似谋杀,使得英国民众要求废除王室的声音再次高涨。道理很简单,民众花钱养了一个世袭的特权家庭,难道就是要被那些丑闻来恶心自己吗?戴安娜死后,英国王室一开始不愿承认这个已经离婚的王妃,但是,迫于汹汹的民意,不得不给死去的、离婚的前王妃以王室待遇,算是缓和了一下民众要求废除王室的呼声。然而,金融危机后,王室庞大的开支又成为民众艰辛生活的鲜明对比,媒体不断强调说,国家支付给王室的费用,已经很多年没涨了,还是架不住王室要求国家财政多加钱的迫切愿望。于是,民主国家是否该废除王室这个摆设,又成为话题。
    这个话题还有连带问题。英国曾经是日不落帝国,气派得很衰落之后,还有一个昔日老大帝国的空架子,叫做“英联邦”。英联邦中的很多国家说起来也是“民主”国家,供奉一个王室做自己国家的最高领导,怎么看都与民主有不小的差距。因此,英联邦中的某些国家早有意愿要脱离英联邦,也就是说,不再以英国女王为自己的国家首脑。戴安娜死后,有的英联邦国家已经盘算好,等现任女王去世,就顺势脱离英联邦。然而,王子婚礼在一定程度改变了上述两种状况。
    之所以能改变,是因为这个婚礼如同娱乐圈的偶像崇拜,通过俊男美女(姑且算是吧)、奢侈铺张、名流云集、豪门展览,通过各种各样的媒体,把王室婚姻虚幻的童话故事又说了一遍。民主之所以不靠谱,原因之一就是,民众常常是感情化的,而不是理性的。大张旗鼓的特权婚礼,通过偶像崇拜的方式,制造了不少对王室的好感。由此,废除王室的声音,降到了戴安娜死后的最低点。特权阶层就用这样一种愚民方式,借助民主稳固了自己的特权。恰如当年民主要求拿破仑当了皇帝,恰如当年民主把权力交给了希特勒。澳大利亚原先说女王死后就脱离英联邦,但是,现在澳大利亚舆论说,如果女王死后,这个新婚的王子当国王,就可以不脱离英联邦。
    这场以奢华、浪漫、恩爱来刺激民众感情的王室婚姻,目前来看,的确改变了民众的喜好,民众在舆论的强大煽动下,对王室的好感增加了。这种好感主要来自于对婚礼的好奇和对新婚的祝福。然而,这个年轻人的婚礼,对于王室的加分作用是否超过其母亲的婚礼,还不好说。日后,是否也会变成他母亲那样绯闻不断的故事源,也不好说。虽然在人家新婚的时候,说这个话有点不吉利。然而,我还是忍不住要说,特权贵族传统中,寻花问柳、水性杨花是必然。这个年轻人在结婚前已经有不少花边新闻。据报道,欧美国家还有很多美女矢志不渝地要做“王子猎手”。她们打听王子的一切爱好和口味,探听王子的行踪和生活习惯,在王子常去的夜店蹲点守候,只等着王子落网,成为她们的俘虏(王子的确经常去夜店鬼混)。拥有独一无二特权的王子,面对如此众多自愿送上的美味,又能有多大的抵抗力呢?因此,童话故事催生的民众对于王室的好感,一定会随着童话故事的破灭而失去。人家新婚,说太多不吉利的话,有点不厚道。但是,反过来,作为中国人,也丝毫找不到理由,为这个年轻人的婚礼而激动不已。十年、二十年以后再说吧。

 

 

 

相关文章:  

一个年轻人的婚礼

落英帝国的民族主义矫情

怀念与告别——007和披头士

帝国夕阳:痛不欲生的英雄

一个世界帝国的老去

战国时代的基本特征

世界倒退至中国的“战国时代”

用中国历史解读《英国大宪章》

毒贩的命运:从英国到哥伦比亚

千万不要忘记贩毒历史

史上最强大的黑社会:东印度公司

戴安娜的贵族血统

戴安娜的价值

戴安娜有什么值得崇拜?

英国王室何时废除?

成吉思汗后裔只是一场闹剧

美女陷阱捉住了谁?

为何风骚只有三百年

欧洲贵族与中国贵族

东西方贵族的一个本质差异

东方君悦的服装说明什么?

文化崇拜与奢侈品消费

外销瓷为何内外有别?

古董传奇可遇不可求

古代中国瓷器如何赚全世界的钱

中国陶瓷出路何在?

又一场世纪炫富

骑士文化与骑士传奇

亚瑟王的模糊历史

亚瑟王故事的形成

圆桌和圣杯的形成

圆桌骑士的主要人物

圆桌骑士传奇的定型

那些曾经与中国为敌的,如今怎样

旁观《独立宣言》

英国人的“幸福指数”可信吗?

中英警察历史简单比较

历史上的一次东西方文化交流

没完没了地道歉,没完没了

没完没了地道歉

文明野蛮,谁该向谁道歉?

拿过民主话语权

三权分立之“话语权”

枪炮硬武器与道德软武器

落后就要挨骂?

《中国没有榜样》

超利益政治与利益集团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