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工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昨天在家准备一宿,今天来了,明天回去”这是赵本山经典小品《昨天、今天和明天》的一句台词,也是我这篇博客中所要写的内容:汽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从125年前卡尔本茨先生发明汽车,到100年前亨利福特先生让T型车走入寻常百姓家,从1956年中国第一辆汽车下线,再到新世纪以来自主品牌轿车如雨后春笋,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伴随着世界汽车的发展,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仔细想来,无论是中国汽车还是世界汽车,大体都走过了相同的道路。
回顾汽车的前世是件很庞大的事情,无论是外形的演变,还是发动机、底盘结构等机械类的演变,或是内饰风格的演变,都可以写本书,聊聊的几百字如何能将清楚呢?即使是汽车的今生,不同车型,不同风格的汽车产品也会填满一家汽车垂直网站的服务器。
既然“过去”、“现在”都不能一句两句的说清楚,不妨说说参观上海车展之后我对未来汽车的一些想法。
我不是汽车工程或是热力工程专业的人士,对于机械类的发展我也不能妄加评论。纵观上海车展,3G,或者说移动互联之于汽车的应用,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从外资品牌的G-book、安吉星,到自主品牌长安汽车的In Call 系统,无不是基于移动通讯技术上的移动互联生活。笔者也深入了解了一番关于长安In Call系统的应用。
In Call系统有着丰富的定位与导航的功能,这不仅仅是地面交通的导航,还包括哪里堵车,哪条是最优化的路线等等,这并非是普通的GPS所能完成的。同理,如果发生盗抢或是交通意外,In Call系统不但发出盗抢或是交通意外的求救信号,还能锁定轿车位置,方便警方或是急救人员的介入。
如果说单纯的应用功能就是In Call系统的全部,那简直是小看了未来汽车的发展,各种娱乐与家生活功能也是In Call的拿手好戏。通过这个系统,驾乘人员可以下载音乐、电影等娱乐内容,可以通过后台代发短信等通讯,还可以查询异地的天气情况,甚至是股市行情也不在话下。当然,你也可以边开车边预定各种门票,免去了人到活动现场,票却没有了这种痛苦。
In Call系统对于汽车菜鸟也照顾有加,定时的保养提示可以让“菜鸟”变成“大虾”。当然,这种提示还包括车况的其他提示。
不仅仅是In Call系统,还有很多说不上名字的移动互联系统让未来的汽车生活变得更惬意。对,这就是高科技在汽车的应用。我国的汽车工业可以输在机械工程与热力工程的起点,但必须赢在未来技术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