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人口普查的基础信息,车市的主要用途就是私车普及,人口年龄、性别、家庭、分布、流动性等消费者的基础性变化趋势尤为重要。这个普查信息对于车市的发展特征具有现实意义和趋势性影响。由由于城市化趋势和年轻群体的进程、高学历等趋势很明显。我们对车市的发展应该是更具信心。
一、 人口总量和城镇化趋势 - 车市还有至少15年的好时光
1、人口总量变化
2010年11月1日我国人口的总量为13.4亿人,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之间,我国人口净增长7390万人,年均增长率是0.57%,也就是5.7‰。我们比较一下,1990年到2000年的十年之间,我国人口净增长1.3亿,年均增长是1.07%,也就是10.7‰。两个十年相比,后一个十年比前一个十年人口净增长减少了约5600万人。
2、城镇化率
全国城镇人口达到了6.66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是49.68%,比2000年上升了13.46个百分点;2000年比1990年前一个十年,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了9.86个百分点。这充分说明后十年城镇化进程在加快。
这个指标考虑的是未来的人口总量增速明显放缓,车市的增长也将较早进入稳定期,这个期间可能在2025年左右实现。这样的考虑是因为我们的城市居民目前占50%,未来15年可能达到70%,也就是2025年到10亿左右城市人口,这样的车市发展才能有逐步稳定的基础。到那时的私车普及必然达到很高水平,5亿台的私车保有是保守数据,加上商用和运输等机动车辆,7亿左右水平是可以期待的。至于能源等问题也会车道的山前必有路,电动车,氢动力等完全有可能改变单一的能源结构,而且环境与社会发展也会有新协调方式。
二、人口学历的不断提升-年轻人购车的趋势强化
1、大学生暴增:
中国居民的全社会受教育程度明显提升,人口的素质在提高。我国的文盲率从2000年的6.72%下降到去年的4.08%,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2000年的3611人上升为8930人,这非常形象地体现了我国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投入巨大,虽然教育市场化带来很多问题,但高学历的消费群体的消费质量在快速提升,私车普及的动力依旧强劲。
2、20-24岁人口的比例很高:
上面这张图体现的是人口的结构性特征,也就是20-24岁的年龄段群体太多,这个群体成为超越40-44岁群体的最大年龄段群体,这样的指标意义重大,也就是未来几年的这类群体的大学毕业生数量多,人口总量大,私家车的需求将出现强势增长几年,未来5年的车市增长决不能悲观。
三、人口的迁徙变化-中西部和中小城市的增长可持续
1、 人口迁徙力度很大
人口迁移的数据看,我国的经济活力在不断增强。2010年我国扣除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流动人口2.21亿人,比2000年增加了1亿人。另外一组地区人口分布的数据也可以看到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这一次沿海发达省份的常住人口占的比重增加,内陆稍微欠发达地区的常住人口占的比重在下降。这也就是说,更多的人口从内陆西部往东部发达地区迁移、流动。这种趋势反映了人口的流动和经济的格局是协调一致的。
2、区域结构变化
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东部地区的人口比重上升2.41个百分点,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比重都在下降,其中西部地区下降幅度最大,下降1.11个百分点;其次是中部地区,下降1.08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下降0.22个百分点。
3、趋势性回流可能发生
目前的人口流动不可持续。近10年的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人口比重都在下降,西部地区下降幅度最大,下降1.11个百分点。而东部特大城市的限制户口、限制购房、限制购车是一个趋势性信号,这不是权宜之计,是阻断大城市的特大化趋势的必要措施。
随着内陆中型城市近年来的发展速度很快,产业逐步向这些地区转移。内陆的低生存成本是最大优势,再加上现在沿海地区的工资优势也不明显了,这就导致大批劳动力回流,由此也形成内陆车市的可持续发展,目前的中西部车市发展是依靠低基数带来的高增长,随着人口的流动性出现阻碍,中西部的车市也会持续发展。
四、人口老龄化-小型车需求稳定增长
1、老龄化趋势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中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很快从过去高生育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的“高、低、高”的模式过渡到目前的低生育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低、低、低”的模式。
2、计划生育政策基本稳定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星期二下午政治局学习时,对计划生育问题作出了非常重要的指示。第一,1980年以来中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我们有效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低、高”的模式向“低、低、低”模式的转变。第二,我们要重视我国人口发展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变化,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科学认识人口发展的规律,清醒地认识中国人口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适度低生育的水平,同时在这个基础上科学研究、认真评估,慎重地、逐步地完善人口政策,兼顾当前和长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中国人口长期均衡地发展。
3、老龄化社会的私车需求旺盛
从中央政策看,老龄化的趋势看来不可逆转,这对私车普及也有很大意义。老年人出行需要必要的交通工具,尤其是中小城市的老龄人无法享受到便捷的公共交通,同时我们的养老政策导致退休养老金收入太高,单位退休人比我们上班的工资还高很多,这样的银发族私车消费必然类似日本的模式,私车必须有,但出行频率不高。这对私车的普及有很大促进。其中的小型车和微型车需求持续增长。
五、家庭单位的缩小-SUV等年轻运动车型持续旺销
1、家庭规模缩小
这次人口普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40152万户,家庭户人口12446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由于我国生育水平不断下降、迁移流动人口增加、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2、人户分离现象
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86075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10]为39959423人,不包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为221426652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增加116995327人,增长81.03%。
3、私车普及的SUV等产品旺销
目前看的城镇家庭规模缩小的必然结果就是家庭负担较重,接送子女上下学的压力很大。而从第二项的人户分离看,由于社会资源的分布不合理,长距离接送上下学等用车需求很大。这样也形成私车普及的中型化。由于家庭人口数量太小,MPV等车型的需求不旺盛,而年轻人的SUV 等运动型车需求持续增长,加之老龄化社会的老人资助子女购车趋势明显,年轻人消费层次提升,中高价位的suv和轿车类产品持续旺销。而前面说道的20-24岁群体的高基数对这也是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