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说庄子·寓言——第三讲
“非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孰得其久!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始卒若环,莫得其伦,是谓天均。天均者天倪也。”
“非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孰得其久!”这个就需要用卮言的形式,当然卮言中也融了寓言在其中,也融了重言在其中,再加上我们融会贯通,善巧方便加以运用,这就要和之以天倪,顺应万物的变化,让万物各就各位。并不是和之以天倪,牛羊就变成狮子老虎了,老虎就变成牛羊了,不是。怎样在差别中看到无差别境界。现在生态链早就说明了这个问题,生态链就是和之以天倪的现代版的说法。自然众生相互之间生存依赖的关系不能破坏,其中有一环出了问题,整个生态也就会出现问题,所以保持生态平衡乃至于我们生命的这么一种平衡,就我们的个体生命而言,我们的眼耳鼻舌,四肢百骸,我们的五脏六腑都是有差别的,但它们又和谐地成为我们生命的组成部分,它们彼此之间不会吵架,心不会和肝吵架,眼不会和鼻子打架;它们和谐地为我们生命服务。这个“和”也没有消除它们的差别,眼睛是眼睛,鼻子是鼻子,耳朵是耳朵,胃是胃、肠是肠,肝是肝、胆是胆,肝胆分明。虽然肝胆分明、心神分明,但又不影响他们和谐地有机地统一地为我们生命服务。我们从一个个体的生命到社会乃至于整个自然界都“和以天倪”的态度来看待“孰得其久”啊!为什么天长地久?为什么生命的繁衍永恒?就是“和以天倪”,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阴阳二气得以平衡,五行得以平衡,就是和以天倪了。这样才能得久。
“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始卒若环,莫得其伦,是谓天均。天均者天倪也。”“万物皆种也”,庄子的语言也是特牛。五祖给六祖传法偈说:“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可见这个“种”的重要。万物各有各的种类,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都是“种”不一样,“万物皆种”就是万物每个人都有其种类,有其形态。但是尽管他们各有其种类,各有其形态,但又相互联系,并相与转化,又都“以不同形相禅”。
这个“禅”,有个故事,以前杨光岱先生问过我,他是南怀瑾先生的师弟,当年在维摩精舍里面袁焕仙先生一棒打出三个开悟的,在他们的禅七活动中第一个是南怀瑾先生、第二个是通宽,南怀瑾开悟后就到峨眉山出家,就是通禅,他的师兄温州的老乡叫通宽,还有一位就是四川广汉的青年杨光岱。当时他还是一个高中生,在“打七”行香的时候到外面去方便,被一条狗冲上去咬了他的腿肚子,一下他就开悟了。咬他的时候吓得要死,就在这吓得魂不附体的时候,万念放下了。回去傻乎乎的,袁先生就说:“你对啦!”他仍儍乎乎的。袁先生又说:“我说你对了就是对了。”南怀瑾先生又帮他料理说:“先生说你对了就是对了,就是这个,你千万别去疑了。” 杨光岱先生说:“还是袁先生当时法眼看得清、指得明。”
十多年前我经常和他泡在一块,89还是90年,有一次杨先生就带我们出去跑香。我也就傻乎乎地跟着他跑,一会喊回来,问我“还有没有?”我看着他说“什么还有没有?”他就说:“今天白跑了”。后来他又问我:我们学禅宗的,这个禅很好玩、很伟大、很高妙,你在我们这一群中最有文化,你说一说这个“禅”字从哪里来的?我一想司马迁在《史记》里面有《封禅书》,皇帝要封禅,三皇五帝要封禅(shan),泰山封禅,祭天大典,更早就是庄子里面“万物之相禅也”,从相待变化、此起彼伏,六道轮回、变幻形态,能量守恒,就这么一个东西。我把这个一说。杨光岱呵呵大笑,笑出了我一身汗,他下了一个套来套我,挖了一个坑,稍不留意就落下去了。一回神,才知道杨老的厉害不是白说的,的确是有禅机的,而且让你品尝到那个味。燃君,在四祖寺打禅七品尝到那个味没有?没有新鲜味?哎呀,还是痛感不深,痛切、痛切,要在痛中切入。
“以不同形相禅,始卒若环,莫得其伦,是谓天均。”万事万物种类不一样,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比如,草为什么会生长?有太阳光的光合作用,土壤里面又吸收养分,碳磷钾三要素,还有钙铁锌等稀有元素,草就长起来了;牛羊吃了草,变成了牛羊肉;狮子老虎吃了牛羊变成了狮子老虎的肉;狮子老虎死了又喂蚂蚁、老鼠、虫,又回归于大地,又还给草~~~就是这样循环往复,归结起来,就是太阳能在那里起作用。
不论怎么说,都是“始卒若环”,用《易经》的话来说就是“原始反终”。生死轮回,周而复始;春去秋来,又是春去秋来,再有几天又过元旦了,哪一年没有元旦?再有一个月又是春节了,哪一年不过春节?哪一年没有立春?哪一年没有立冬?哪一年没有冬至?哪一年没有夏至?哪一天没有人生,哪一天没有人死?不说生地球就客满了,也没说死地球人就没了~~~都是处在“始卒若环”,周而复始的状态中,所以“莫得其伦”。你看不到里面的机关,看不见里面的端倪那就不行。
“是谓天均”,看破了你就知道天均。什么均?一切都守恒,宇宙的本体是“一”,就是莫得其伦。万物皆种就是法尔如是,我们人怎么能够看到其中的机关,其中的端倪呐?看到了我们就明白这个叫“天均”,老天爷是平等的,庄子讲“齐物论”,佛教讲“平等性智”。天均,均就是齐,就是平等。
“天均者天倪也”,倪者,分也,万物还是万物,不论你怎么愚蠢,也不论你怎么聪明,万物还是万物,众生还是众生,烦恼还是烦恼。但是烦恼众生不影响菩提道的存在,西方净土的存在也不能否定我们这里有五浊恶世、娑婆世界的存在,所以“天均者天倪也”,在分别中看到无分别,在无分别中看到分别,亦分别亦无分别,这就是“天均者天倪也。”用佛教的话来说,就是亦分别亦无分别。差别之中没差别,没差别中有差别,为什么?法尔如是嘛,就是这样。比如狮子老虎,老鼠蟑螂是有差别的,但作为动物他们之间又是没差别的,因为他们不是植物嘛。动物和植物是有差别的,但作为生物他们之间又是没差别的,因为他们不是矿物嘛。社会上的人千差万别,富贵贫贱,男女老幼,美丑善恶,但作为自然的人其中又没有差别了。“天均者天倪也”,我们能从庄子的这类妙语中开启智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