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书华:个体生命的自我定位


 

杨书华:个体生命的自我定位

 

       在任何一种社会交往中,有的人向虚假的一面,有的人向真实的一面,而真实的人越来越少。我们人与人之间便出现信任危机,对每个人带有自己固有的偏见,致使很多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很多交流沟通无法进行,正因此,大家都感觉到累,一种心灵的压迫感。生活,就这样被大家扭曲!

——摘自杨书华新浪微博

        在信息化的今天,人与人交往越来越频繁,然而,这种交往已经替代了过去那种以“串门”和“登门拜访”的方式,趋向于现代化技术支撑下的沟通。正是这种沟通,改变着我们的心态,与现实的一些挫折和不幸相综合,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大大下降。以物质和金钱财富为导向的价值观,误导人们对人性最美的品质的漠视和轻视。信任危机全面爆发,这是比任何一种外在危机严重的多的危机,决定着文明进程的方向。

       在这里我不得不列出一些已经被大家接受并习以为常的词汇:抱怨、浮躁、冷漠、虚假、盲从……这些词语也许只是部分人具有,但是在今天,却普遍具有,面对孩子的眼睛,在一种大的环境中,越来越多地过早地被这些词汇毒害,而且成为一种普遍。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显然这些片面的词语不能抹杀人性的光辉,只是我们必须要审视自我,认清一个真实的自己。

黑格尔说过,他是他自己本身的目的,他自身中有一种无限的价值、一种永恒的使命。这就是人自身存在所要承载的责任和承担的义务。当外界的一切善恶作用于我们个体,我们必须明辨是非后保持独立的自我思想,拥有自己的做人原则,在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下,不断接受正确的人文思想,完善个体的思想体系和行为体系。

每个个体在复杂的生存环境中,会遇到各种是非,很多人迷失自我,失去自我的原则和标准,有的人在挣扎,权衡自己的行为是否实施,还有的人属于苟且型,机械地活着,真正保持独立品格和人性原则的人,他们构成了我们这个社会的中坚。正是他们,成为这个时代最光辉的符号。更多的人,属于综合体,保持着人性某些光辉,同时在利益面前失去自我,这是大部分人的行为。

正是在这种环境影响下,我们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往,也带上了更多的色彩,个体的评判标准往往将某种偏见强加于他人,过高过大地看待自己,而对别人产生一种成见,导致互相之间不信任,给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带来阻碍,导致交往关系扭曲。

西方经常提到中国人缺乏信仰,而信仰是什么呢?我认为应该是对人性美的一种坚守。很多人理解为对宗教的信仰,其实宗教只是对人性某些光辉的品质的概括,变成一种形象化的体系。信仰,代表着一个民族民众的素质,如果真的像西方宣称的那样,那是可怕的,只是我们并不是缺乏信仰,而是我们的信仰缺乏坚定的信念,不能完全融入到我们个体的思想体系。这其实本身也是一种悲哀。

如果缺乏信仰,就会造成思想的不确定行,导致盲从和迷茫。进而失去生活的意义和目标,导致自我价值的丧失。显然,这样不利于社会的进步,个体的一生,也是不充实和缺少分量的。

总之,在纷繁的今天,对自我的把握非常关键,必须要审视自我,给自己一个很好的定位,保持独立的思想和积极的进去精神,这样才能与世界同步,参与到人类文明共建的队伍中,否则,不是被淘汰,而是被世界本身遗弃。

注:作者为北京易云智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