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文明祭祀要多方给力
每逢清明节,焚烧冥币是民间祭奠亲人的方式之一。那么,在陕西乃至西北地区,每年清明节能焚烧多少冥币呢?近日,位于西安市城东八仙庵附近的王姓冥币批发商透露:“我每年大约能卖出1万包冥币,每包大约60公斤,算下来每年卖出去约60万公斤冥币,能挣到40万元人民币。在西安,这样的批发商有十来个人”。(4日华商报)
每到清明时节,移风易俗,文明祭祀,都会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经过有关各方的大力宣传、推动,这些年来,鲜花祭、纸鹤祭、植树祭等方式正为越来越多的民众所接受。但是,焚烧纸钱、冥币等旧习俗仍然有庞大的市场,不但会带来环境污染,造成火险隐患,而且还会造成财富的浪费,因而,推进文明扫墓,仍然任重道远。
按说,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追思先人,每个公民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只要不违法,不突破道德底线,都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但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需要靠每个人共同去推动。告别不环保、不文明的陈旧祭祀方式,倡导绿色祭祀,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如果先人在天有灵,想必也是他们最希望看到的,因而,文明祭祀,无疑是告慰祖先的最好方式。
破旧立新,文明祭祀,既需要作为个体的民众转变观念,增强责任意识,主动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同时,也需要政府部门和社会有关各方进一步做好宣传、引导、服务工作。据近日相关媒体报道,山东济南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推出“鲜花换火纸”行动;河北省鹿泉市上庄镇由镇政府埋单,采购了1万支鲜花,免费供群众祭祀使用,这些措施比单纯的宣传或者禁止显然给力得多。
当然,倡导文明、绿色祭拜,政府部门和党政官员更要身体力行,为群众做出表率。个别官员回乡扫墓规模越来越隆重,祭品越来越奢华;少数地方的公祭活动规模越来越大,有报道说,某地公祭的头柱香拍卖价高达上百万。官员摆阔,公祭尚且不能够移风易俗,拿什么去要求和说服群众,祭祖行为做到绿色和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