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涌日记:我这三十年的日子(116)


(注:上篇写到1982年底,我大三第一学期末的日子)
1983年1月1 星期六
    上午,我在电视里,看了新年的第一部电影,由涨潮和李羚主演的故事片《陌生的朋友》;晚上,看了新年的第一部电视剧《吉庆有余》。
    上午,宣捷来玩,吃午饭的时候回去了,下午又来了。我给他讲了我和周宝玲的故事,他极力反对我和周宝玲谈恋爱,他说我们老同学里,男女同学都对周宝玲印象不太好。
    下午,我和宣捷正聊着,看到潘朝明在楼下,我们三个人一起去纺织城商场转了一圈。
1983年1月2 星期日
    上午看电视,由梁波罗和赵静主演的故事片《闪光的彩球》;下午,我和妈妈、姐姐一起看电视《相声晚会》。
    晚饭后,我回学院了。到自习室一看,真热闹:有人在看电视,有人在打康乐球。
1983年1月3 星期一
    晚上,肖主任在大教室点名;他特别说到,以后不再点名批评同学了,同学们都长大了。
1983年1月4 星期二
    蒙大农的妈妈写信来,告诉我大农的地址,并让我代问父母和胡妈妈一家好。我给大农写了封信,寄去两张我们学院的照片,和一张印有“新年好”字样的年历片。
1983年1月5 星期三
    前几天我给周宝玲寄了封航空信,她今天回了封平信,口气也明显没有以前热情了;她说这月31号回西安,但没说让我去接她。
    中午,严翔来我们学院玩,我们俩坐在院里的花园里,聊了三个多小时。他给我讲他和秋娥的故事,我也给他讲了我和周宝玲的故事。严翔说他后天要去上海,我让他给我带一双皮鞋和一条紫红色的羊毛长围巾。
    我和严翔从相识到成为知己很有意思。刚上小学时,我和蒙大农最要好,两人一起上学、一起放学,放学后一起到他家写完了家庭作业才走开。三年级的时候,蒙大农家从我们西北国棉六厂搬到了国棉四厂,差不多的时候,严翔家从我们厂的平房区,搬到了我们楼房区—光明区,而且和我们家住同一幢楼—光明一楼,严翔也随之转入了我们光明区孩子们所在的班级—五班。我印象很深,那时的他,背个紫红色的旧书包;他的衣服,不管是棉衣还是单衣,袖子都是接了又接的。一天下午,我在我们家楼后面独自玩耍,严翔跑过来问我,我们那天的家庭作业是什么。就这样,两个孩子聊了起来:我才知道他们家父母也是上海人;他妈妈在我们厂筒摇车间做挡车工,他爸爸在上海;他们家哥三个,他最小。我们一面说着,一面拿出各自口袋里的上海糖,换着吃。那天,我们玩的很开心,直到妈妈在窗口叫我回家吃饭了,我们才意犹未尽地各自回家了。从那之后,我们俩形影不离的:一起上学放学,一起做家庭作业,一起玩耍。我们俩的默契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经常是我刚想到一句话,还没有说出来,他就已经说出来了。俩人的爱好也非常相似:我们都特别喜欢跳舞。没课的时候,我们经常一起跑到厂里去玩,一起给他妈妈接纱头。我们最大的不同在于,我读书成绩特别好,他却不太喜欢读书。小学毕业升初中之后,全年级打乱了重新分班,我分在了二班,他分在了三班,这之后一直到中学毕业,我们就不再同班了,不过,我们一直是最好的朋友。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我和几个同学组成了学习小组一起学习,严翔也是其中之一,不过他没能考上什么;我先上了大学,他后 进了咸阳国棉七厂,做保养工。
1983年1月6 星期四
    今天我们考法语,选修的第二外语-法语课,到这里就结束了。
1983年1月8 星期六
    田进庄回家了,这几天我在三系食堂吃饭,那里开饭要早一些;我最喜欢吃那里的“家常豆腐”了,那是用虎皮豆腐、肉片、海带和青菜烩成的菜。
1983年1月9日 星期日
    今天停电停水,食堂开两顿饭。早起,我冲了杯麦乳精,又去小卖部买了半斤油酥饼,吃完我就去自习室了。背政治复习题背得头昏脑胀的,我走出自习室想放松一下,正好碰到了张骏,我们俩一起在主楼后面的林荫道上散散步、聊聊天。我给张骏说我和周宝玲的故事,他也给我讲了他的故事:他说他的人生,不管是高考选高校和专业,还是现在挑选对象,都是他父亲一手为他安排的;他父亲现在给他撮合的对象,是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演员谭明娣,谭姑娘到他家来玩过几次,可他母亲不太喜欢她。
1983年1月10 星期一
    下午考政治。
    晚上,我和学习委员娄志宁一起去刘国梁老师家,他们夫妇二人都是我们系的老师,刘夫人黄老师给我们带过脉冲数字电路的实验课。我们打听了一些考研究生的事,刘老师拿出即将要给我们系的几个研究生颁发的硕士文凭让我们看,那深蓝色封面的小本子,让我们好生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