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是上古星图,至今能够用于天文和历法计算
中华文明暨人类文明肇始于燧人氏手中的火炬。燧皇燧人氏对火的掌控比西方的普罗米修斯早上万年。不仅如此,燧皇还是星象的最早记录者——他用黑色木炭和白色灰烬画出了河图洛书。在燧人氏河图洛书等成就的基础上,伏羲发明了八卦体系暨最早的文字。帝禹时代,大禹得到洛水神龟背上的洛书,他根据洛书推演出五行和洪范九畴,于是国家人民和洪水等自然灾害都得到妥善治理。据历史记载,伏羲、黄帝、唐尧、虞舜、大禹时均有河图洛书出现于世,孔子还曾叹息自己不能见到河图洛书,是因为天下不治。
1987年在河南的形意墓的发掘中,得到距今6500多年的洛书四象和28宿等。同年距今约5000多年的安徽含山龟腹玉片出土,玉片上有河图图像。专家考证,形意墓中发掘出土的星象图可以上合25000年前星图,证实了邵庸等宋代学者“河图、洛书乃上古星图”的说法是真实的。过去自宋代河图洛书重新被公诸于世就有某些人认为“河图洛书是宋代杜撰”的说法不攻自破。
刘子华先生用《易象》应用于天文,并以此获得法国国家博士学位
邓小平、聂荣臻的留法同学刘子华先生, 1939年在法国留学时,潜心学习研究易象八卦,并用推导与计算加观测的系统方法,写出博士论文《八卦宇宙论与现代天文学———第十颗新行星的预测》。因此获得法国国家博士学位。40年后的1981年,美国合众社发布消息称:美国海军天文台发现太阳系存在第十个行星。令世界天文学界哗然。法国人出来告诉世界说:有一个中国人,早在40年代,就用中国的《易》测出来了! 此事需要补充的是,由于长期西化教育的禁锢,刘子华先生的这项成就并未被中国今天的天文学界认可,且有新洋务派以非科学态度随便对其进行所谓“打假”,结果被刘子华先生家属告上法庭并败诉。其后被告自己已经被“打假”,学界揭露其有真正的造假嫌疑。
中科院徐钦琦研究员根据六十甲子提出阴阳大年理论,成功解释气候变化
中国科学院的徐钦琦研究员等认为六十甲子是一个天文周期,根据这个周期可以预测许多气候物候和自然变化。他据此提出“大年”理论,并写出《天文气候学》等著作。根据“大年”理论,现在气候未必是变暖,而是在正常的周期变化当中。